首页 > 宝庆时评
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教师工作压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压力是目前基础教育中讨论的热门话题,而现行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和教师工作压力大的根本原因,所以考试与评价制度不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压力就是一句空话。“应试教育”实际上是指基础教育中的考试病,“素质教育”则被认为是医治这种病的良方。然而,不管教育贴上什么标签,由于考试是教育的三要素(教、学、评)之一,因此,基础教育永远摆脱不了考试。通常的考试包括测验、考核、检查、练习、评比和竞赛在内,考试关系到人,自然问题不少。根本的问题在于考试要有意义,要能够通过考试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潜能,使不同特长和性格的人都有所收获和提高,不在于考试方法的不同和考试次数的多少。笔者认为,改革现行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关键是要教育主管部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制订出一套“以人为本、多方协调、只奖不罚”的全方位的考核评估细则,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重视。

  一是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我们知道,考试主要是了解知识反馈情况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通过考试才能体现出来,而素质教育提出:“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考试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考书本知识,也要考实践知识;既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也要考音乐、体育、美术等“次要”科目。考试的方法可以采用闭卷考试或者开卷考试,也可以采用竞赛考试,还可以采取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法。考试的地点主要是在校内进行,每个学校每学期的考试次数由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只举行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可以用竞赛考试的形式来完成,期末考试可以由各乡、镇中心校统一组织,建议少搞一些大规模的全县范围内的统考或抽考。每个教师为了及时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反馈情况,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章节灵活机动地进行多次单元检测或章节练习,每次单元检测或章节练习结束后,为了减轻教师的阅卷工作负担,教师可以用试卷讲评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阅卷计分,或者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对调阅卷,这样做不仅减轻了师生负担,而且能够迅速地实现知识反馈,体现师生互动,如果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纠正。

  二是改革现有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通常用传统的“考试加奖罚”的手段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而且考试也只考几门单一的主课,通过对学生的考试和对教师的奖罚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样做教学质量是提高了一些,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师生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笔者认为,一方面对于学生成绩的优劣应该从“知识、能力、品格、特长”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不要只看知识水平一个方面,还要注重能力、品格和特长等多方面的发展,有些学生文化成绩一塌糊涂,但办事能力和交际能力很强,这样的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可能会很有出息,现代社会的求职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些学生文化成绩也不行,但在体育、音乐和美术方面有特长,学校就要想方设法从这些方面去加以培养和提高,并采取相应的激励评估措施,给他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客观地说:差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差生。教育需要考试,我们通常把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叫做“差生”,还有一种就是行为习惯很差的学生也叫“差生”,如果两样都具备就叫“双差生”。这已经是过时的叫法了,现在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一般可以按照“A、B、C”三个等级来划分,由于“素质教育”非常注重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学生,就没有“差生”了,只有学习认真与不认真的说法了。学习认真,又遵守纪律,文明卫生,尊敬老师,热爱同学的学生自然样样A啦;学习不努力,又不按规定办事的学生也只有是C类了,但不能说是“差生”。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工作业绩可以从“为人师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教法创新”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例如,教师的考核可以从政治表现、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学常规、劳动纪律、生活卫生;教改教研、业务能力、学生评价;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并设置各种奖励证书的加分项目。所有的量化考核项目都要有规定的实施细则进行操作,考核结果可以作为计算绩效工资、评优晋职、立功受奖的重要依据。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调研考试时,不要再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排队奖罚”了。调研考试是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一种方法,不是惩罚教师的手段,因此,调研考试可以按照考试成绩排出名次供师生们参考,但不宜用经济手段来惩罚教师,教师们也无奈只得拿学生“解气”,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压力,造成了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使师生们的日子都不好过。为此建议:在不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调研考试的情况下,教育主管部门是否可以采取“只奖不罚”的优惠政策来减轻教师们的经济负担呢?这样做不仅没有打击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使教师们轻松愉快,心存感激,并为之加倍努力工作的。因为在调研考试中,谁都希望考到“前一、二、三名”,不愿意考个“倒数一、二、三名”,为此,他们都会自觉为之付出诸多努力的。

作者:谢建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