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黄满清 袁子喜)“以前人工幼林抚育每人一天才搞五六分地,现在用割草机一天可除草至少三亩……割草机除草比人工割得干净,不仅可以减少成本,降低被蛇和野蜂弄伤等意外风险,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山里的幼林长得更快,楠竹长得更多了!”绥宁县白玉乡石坪村村民刘品洁高兴地说。据悉,近年来该村陆续购置了近百台割草机用于幼林抚育和楠竹低改,“靠山吃山”的石坪村每年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千余元。
石坪村为绥宁县高寒山区扶贫村,全村总人口776人,土地面积18740亩,其中山林面积18000亩(楠竹7000亩)。2005年前,因疏于管理,该村的木材及楠竹生长缓慢且产量低。当时,该村荒山面积高达6000余亩,楠竹仅有4000余亩。木材资源培育周期长,加上投入的相对不足,石坪村林业资源陷入枯竭、木材径级越来越小、材质越来越差。广大林农无法靠山致富,林业发展也受到制约。
“2008年,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有人使用割草机除草,突然想到林地山地可以用割草机除草抚育,回到家买了一台割草机,20亩林地只用了4天除草,大大减少了幼林抚育的除草的时间和成本,人也没有那么累了。”该村购买第一台割草机的村民说道。在没买割草机之前,该村林农只能人工进行幼林抚育,每人每天仅可除五六分地的草且要花费120元的人工费。自从使用了割草机,林农采用割草机除草的机械化方式,每人每天除草约5亩,除掉680元购买割草机的成本,林农自己仅需3元/亩的油费,若是请人用割草机除草,则只需花费每人每天300元的工资,工作效率提高近十倍,人工成本大大减少。
其他村民看到了割草机的“甜头”,该村越来越多的农户购买了割草机。目前,石坪村有近百农户购买了割草机。
如今,用割草机进行幼林抚育成为石坪村发展林业资源的一项特色工作。初夏,走进石坪村,山林茂密,绿意盎然。此时正是除草的最佳时期,割草机“嘟嘟嘟……”的在作业中。该村村主任刘品洁说:“……听着割草机‘嘟嘟嘟’的声音,用着割草机割林地里的草,看着这一片无荒地、无空地的青山绿水每年给村民带来的好处,我心里乐呵呵的……”。
使用了割草机后,2008年以来,每年10月至11月,该村村民自觉对竹林清杂、松土、施肥等进行深部改造,并合理砍伐老、小、病竹,留养壮竹,合理调整竹林结构。同时,通过采取连片种竹、荒山补竹、隙地植竹等方式大力发展楠竹产业。
2014年底,该村楠竹面积扩大到7000余亩,完成了3500亩楠竹第一轮低改,500余亩楠竹完成了两轮低改,楠竹每亩产量达150根,产量高的达180根,冬笋产量高达30万公斤,竹子150万公斤,全年单楠竹这一项产业可实现人均收入增加近一千元。
“走过贵州、怀化等地,没有哪个地方造林造的这么好,石坪村没有一块荒地…”这是该村书记陶玉清回述一位外地的金矿铁矿勘探者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