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刘小幸)6月25日,邵阳市委书记郭光文到大祥、双清、北塔三区调研指导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建设。他在即席讲话中强调,要认真办好市民法制学校,切实提高群众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鞠晓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邵刚,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晓葵,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戴华峰等陪同。
郭光文先后深入双清区江湖社区、北塔区槐树社区、大祥区红旗社区,走进市民法制学校,和社区干部、市民亲切交谈,详细了解社区的市民法制学校开展情况,并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司法局,大祥、双清、北塔三区负责人汇报了全市及三区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建设工作情况。
2012年10月,我市创新社会普法机制,在全市展开了市民法制学校建设工作。两年多来,各县市区按照“七有”标准,即有管理机构、有教学计划、有固定的教学场地、有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有相当数量并能坚持上课的教学对象、有健全的教学制度、有教学档案的标准,共建成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5055所,累计授课三万多堂,直接受教育群众累计达到150万人次。据统计,2013年来,法制学校为群众代办了100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和300多件公证案件。“邵阳市全面建设市民法制学校”被评选为“2013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法治事件”,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纷纷聚焦我市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宣传推介创新普法方式、提高普法实效的邵阳做法。
郭光文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充分肯定了全市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建设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市委法制办、市司法局按照市委和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建设,把普法阵地搬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普及了法律知识,培育了法治精神,提供了法律服务,化解了矛盾纠纷,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宣传推介特别是群众的一致好评。
郭光文就如何进一步抓好全市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建设工作强调了十个方面的意见。一是思想认识问题。推进依法治市,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是关键。实践证明,办好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有利于普及法律知识,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提供法律服务,有利于维护市民利益,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二是上课场地问题。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区、村部和学校现有空余场地解决好教室问题;要确保教室能容纳50人左右,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提供大会议室或礼堂给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上大课;要配齐讲台、黑板、桌椅和空调等必备的教学设施。三是师资队伍问题。目前,老师主要从公、检、法、司等机关以及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中抽调,这还很不够,要想方设法拓展师资队伍来源,配强配好法制学校师资力量;老师要树立为群众普法是本职工作观念,认真安排教学计划,精心编写教学内容,圆满完成授课任务。四是教学内容问题。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主要讲授法律法规法纪、时事政治新闻和相关实用技术等知识,结合以案说法和以事说法,不断增强群众法制意识,推动法制教育与法律服务、矛盾调处、依法维权和社区矫正等工作的融合。五是上课时间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白天上课或者晚上上课;要确保每所法制学校至少一个月一堂课,努力争取半个月一堂课;每堂课的时间至少要有90分钟。六是教学对象问题。要按照普法对象组织好听课人员;要把群众参与学法和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相结合,把法制学校上课情况与基层平安创建和星级家庭评定等工作相结合;要以灵活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吸引大家自愿来听课,有效破解人员组织难题。七是外出人员问题。各县市区要创办市民法制学校网站,开设网上法制课堂,各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要组织在外地工作的群众接受网上法制教育。八是示范学校问题。所有村(社区)都要建立市民法制学校。在此基础上,每个街道办事处要办好三所示范学校,每个乡镇要办好两所示范学校,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法制学校软硬件水平和教育效果的全面提升。九是组织领导问题。市、县、乡三级都要成立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领导小组,村(社区)书记要担任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校长。十是管理制度问题。要建立完善教学制度、考核制度、评比制度等规章制度,使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郭光文还就村(社区)市民法制学校的问责办法、领导联点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