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胡谦 通讯员 刘剑平)11月9日,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决定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此前人大交办政府的“关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进行调查。近年来,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督办下,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让该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边陲,是邵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为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城步人大立足县情,在2010年便颁布了《民族风格建筑条例》,并督促政府出台了实施细则。五年来,城步以改造特色民居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美好家园建设。在特色民居改造过程中,各村根据规划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按照保护一批、改造和提升一批、新建一批的要求,抢救、修复、建设了一批带有民族特点的特色民居,形成了一批民族建筑群落。其中,儒林镇清溪村投入资金50多万元对600多米清石板走道进行了重新维修,投入资金150万元改造民族特色民居170户。目前,城步的清溪、大寨等5个民族特色村寨,公路入户率达95%、通电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6%、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电话入户率95%,“新农合”参保率达90%以上,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苗寨村落。
根据城步人大提出的“以壮大主导产业为关键点,增加农民收入”等建议意见,该县人民政府还针对村寨的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扶持适合各村实际的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因地制宜调结构,开辟了一条富村富民的新路。儒林镇清溪村和长安营乡大寨村大力发展延季蔬菜,仅一项就人均增收200多元。丹口镇边溪村和桃林村在民俗旅游业的带动下,70%以上的农户从事民俗旅游相关的行业,建起了农家乐旅馆30余家、商店5家和旅游接待中心,从而使农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来源。5个民族特色村寨通过主导产业的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明显改善。
此外,城步人大常委会还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工作,多次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对民族文化精品进行挖掘整理,并加大普及培训力度,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目前,5个村完成特色居民改造583户,改造和新建的民居都增加民族元素,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清溪村投资130余万元修建了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桃林村修建了民族文化园,大寨村修建了鼓楼、文化广场。城步还充分利用民族节庆和重大民族活动开展表演活动,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村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家园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