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马剑敏)12月1日,邵阳市政协召开界别协商会,来自民盟、民革、无党派的政协委员围绕“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分别作主题发言,建议邵阳市要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确保百姓长期喝上好水。
2015年,市政协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列为市政协重点协商课题,由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牵头,组织民革、民盟、无党派界别政协委员进行调研。
农村饮水悄然巨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0%
自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启动以来,中央和省市共投资18.4亿元,兴建饮水工程2388处,建成农村集中式水厂供水工程16个,自备水厂28家,解决394.9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到今年底,全市规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0%。通过十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改变了农村千百年来“肩挑手提”的用水方式,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伯,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同时部分乡镇仍缺水严重,集中供水后续管理存在后续资金不足、“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现象,村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农村饮用水质量堪忧,水源污染仍然非常严重,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资金缺口巨大,污染防治力度不大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多措并举加强建设,确保实现农村安全饮水
界别协商会议上,与会委员认为,要实现农村“喝上水、喝上好水、长期喝上好水”的目标,党委政府应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提到“三农”工作的重要日程。为此,委员建议:
要切实做好我市农村安全饮水“十三五”规划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将我市发展规划与中央、省里发展规划对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省政策笼子,获得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十三五”期间要优先解决水源缺乏、污染严重村庄的安全饮水问题;要扩大集中供水的覆盖面,争取到2020年实现集中供水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通上自来水;要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提质优化,使水质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达90%以上。
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各级政府要坚决执行和落实中央有关政策,确保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要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配套资金没有及时足额到位的,要通报批评,要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作为地方领导政绩考核及提拔使用的重要考察内容。
加强已建成饮水工程的后续管理。水厂的后续管理要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积极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十三五”期间要着重提高农村饮用水的质量,确保饮用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设立县级养护维修基金,为水厂大型维修养护提供资金保障。要加大宣传,消除村民顾虑,让村民放心饮用自来水,在饮水工程后续管理中鼓励群众参与监督。
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科学划定我市一级水源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及备用水源准保护区范围。将我市684处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纳入省级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规划。要加大对各类污染的整治,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排查要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开展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水库的清洁、清理和疏浚,建立湖库、河道长效保洁机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全流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封山育林,严格控制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的开发活动。
建立安全饮水风险防范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饮水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各类风险防范措施,积极推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预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饮用水源应急保障能力,及时妥善处置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要加快我市应急备用第二水源地建设,各县市区应建设一个以上有供水能力备用饮用水源,有必要的地区还应建设应急备用地下水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