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晓华的搀扶陪同下,刘梅芳老人在量血压,接受检查。 陈贻贵 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我经常吃药,脚有点痛。”“今天有专家在这里义诊,我陪你过去看一下。”3月5日上午,邵阳市双清区火车站乡敬老院,得知88岁的刘梅芳老人腿脚不舒服后,院长戚晓华决定搀扶其前往敬老院旁边的义诊点,让市中医医院的专家给她瞧一瞧。
测量血压、检查诊断后,医生给刘梅芳老人提出了治疗意见,并介绍预防诊治小常识。像这样温馨的生活场景,在火车站乡敬老院每天都会上演。10年来,戚晓华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院里的老人当成自己亲人,用大爱滋润了孤寡老人们的心田。
方便照顾老人,把家搬到敬老院
火车站乡敬老院坐落于全市“花卉苗木第一村”火车站乡莲荷村,这里有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1000多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完备,成了养老人群的“世外桃源”。2005年,火车站乡依托莲荷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以闲置的莲荷小学为基础,建成了火车站乡敬老院。
当年9月14日,火车站乡敬老院正式开业。早年,戚晓华在莲荷村妇联主任岗位上工作了多年,以农民的朴实和满腔的执著带领村民们种植花卉苗木勤劳致富,被村民们誉为“好当家”。建院后,时年45岁的戚晓华被任命为火车站乡敬老院院长,这一干就是10年。“敬老院运行之初,由于缺少人手、缺乏经验,许多事情都是边琢磨边实践,几乎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回忆过往,戚晓华的话语中透着一丝苦涩。
2009年,儿子结婚才一周,戚晓华便把铺盖搬到了敬老院。“我家离敬老院有3里路,搬到这里居住是为方便照顾老人。当时,很多人以为我家没得房子住,所以才搬到这里。”说到这里,戚晓华会心地笑了笑。住进敬老院后,除了特殊情况,戚晓华几乎整天都守在敬老院里。尤其逢年过节,他更是寸步不离。她说:“越是这个时候,老人们越需要关心和照顾。”
如今,在花卉苗木的掩映下,火车站乡敬老院熠熠生辉。在戚晓华的精心照顾下,老人们在院子里散步、健身、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其乐融融。
决心辞职不干,爱心责任让她坚守下来
2014年夏天,一位老人走路时不慎摔伤,得知情况后,戚晓华叫来儿子,一起将其送往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她体贴入微地照顾,一直不离左右。同病房的病人家属看到这一幕后,十分感动,便问戚晓华是老人的女儿还是儿媳。戚晓华笑着说,她既是女儿,又是儿媳。听到这样的回答,病人家属十分吃惊。
2015年3月的一天深夜,70多岁的曾炎生老人叫醒了刚刚睡下的戚晓华,称他身体不舒服,想去看医生。戚晓华心想,这大半夜的去哪里找医生呀?虽然心里没底,但戚晓华决定去碰碰运气。于是,她立即打电话租了一台车,将老人送往火车站乡卫生院。可是,到卫生院门口时,她发现大门紧闭,最后只得将其送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治。挂急诊、交费、取药、陪同打点滴,戚晓华在医院一直忙前忙后。治疗完以后,疲惫不堪的她返回敬老院时,已是天亮时分。由于工作突出,戚晓华先后被授予“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敬老爱老孝星”称号。
十年来,院里来了一批又一批老人。他们在这充满爱心大家庭里,过得开心,住得舒心。每每看到老人们灿烂的笑容,戚晓华都会觉得满足。她说:“我的付出微不足道,让特殊大家庭充满温馨,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今年3月初,戚晓华的女儿和儿子觉得她的工作太辛苦,想让她辞去这份工作。一番思考后,戚晓华向主管部门提出了辞职请求。得知她要走的消息,老人们纷纷挽留,74岁的卢喜生老人更是眼含热泪,极力劝道:“我只要你管,不要其他人。要是你走了不管我了,我就回自己的家,不住敬老院。”老人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戚晓华,最终她决定留下来。“领导对我说,除了我,找不到合适人选。况且老人们得有人管,跟他们相处久了,感情很深,就像一家人一样,于是我决定干下去。”对于坚守的原因,戚晓华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