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作品《秋风》。陈贻贵摄
邵阳新闻在线讯(邵阳日报记者 陈贻贵 通讯员 廖继光)“这个作品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利用木头自然弯曲的肌理,生动刻画了王昭君身在塞外心思家乡的情感……”4月20日,在大祥区雨溪镇的市宝庆号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68岁的雕刻大师刘序干展示他的木雕获奖作品《乡愁》。
4月14日至17日,刘序干和他徒弟曾昭德的作品同时摘得“凤羽奖”的最高奖项“金质奖”。“凤羽奖”被誉为中国收藏产业的“奥斯卡”。
刘序干:巧用木头构造雕刻王昭君
刘序干是洞口人,从事雕刻美术行业已有五十多年,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木雕、石雕比赛中获奖。他的木雕作品《天女散花》被省政府选送到日本,作为长沙、鹿儿岛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纪念礼物。
对于这次获奖的《乡愁》,刘序干介绍,其实,起初并不是雕刻王昭君的。后来,他看到用于雕刻的黄杨木上有个疤痕,感觉整个木头造型像个美女,顿时灵感来了,于是就想到了王昭君。经过构思和历时一个多月的创作,《乡愁》完成。该作品利用木头的天然纹理作为披风裙摆,呈现出风吹的动感和气势。更令人称奇的是,“王昭君”手上的琵琶并没有全部雕刻出来,只刻有部分琴颈,如果不凑近仔细观看,绝对看不出如此匠心独运的设计。
曾昭德:雕刻新秀崭露头角
“这是我第一次获奖,给了我很大鼓励。师傅毫无保留地把他的技艺传给我,我要把木雕好好传承下去。”说起此次获奖,曾昭德无限感慨地说。
曾昭德是洞口高沙人,今年33岁。初中毕业后,他从事古典木雕制作。2008年,他结识了雕刻大师刘序干,并拜其为师,潜心学习洞口木雕制作技艺。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曾昭德的木雕技艺日益精湛。此次,他的木雕作品《秋风》夺得“凤羽奖”的最高奖项。
《秋风》以红高粱为素材,取天然崖柏木,天然纹理和写实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一幅秋收时节喜人的丰收景象:一株株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压弯了枝头,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一只鸟儿拍着翅膀落在红高粱上,嘴上啄有一颗高粱籽,美美地享受丰收的果实。
木雕作品《乡愁》。陈贻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