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绥宁县佘家村“神奇绿洲”里的一颗明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她是绥宁县公益林比率最高的一个村,全村总共16000余亩林地,仅公益林就有14000多亩。

  她是绥宁县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拥有各类苗木1500多亩,花卉200余亩,其中“世界濒危植物”半枫荷在此培育出上百万株。

  她是绥宁县人平收入最高的一个村,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9500元,今年有望突破万元大关。

  她是绥宁县集体经济最环保的一个村,大门洞水电站运行良好,每年可获纯利30万元;14000亩公益林每年可获国家补贴24万元。

  她,就是长铺子苗族侗族乡的佘家村。这个村只有568人,如何创造出这般奇迹?

  “佘家村的奇迹来源于568人中的22名党员带头人,来源于全村568人上下左右一条心。”一位联系佘家村的县级领导评价。

  王进和是佘家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该村第一个“吃螃蟹”种植苗木花卉的人。自己取得成功后,他以大无畏的担当,动员其他村民跟着自己种,结果他们的苗木花卉除了满足本县市场,还成为邵阳、怀化、长沙等地市场的新宠。据了解,在佘家村,除了少数几位高龄党员,其余个个都是像王进和一样的致富带头人。

  佘家村568名村民的齐心,充分体现在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深度上。自2012年以来,佘家村22名党员带领全村群众充分利用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机会,先后筹资240余万元,对全村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全部实现硬化,庭院美化,村民生活环境从此变得优美;机耕道四通八达,通组主干道也全部硬化;水渠星罗棋布,农业实现旱涝保收;垃圾集中焚化,村容村貌整洁;修建多座公共厕所,遏制了环境污染。同时,该县依托改善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传统种植向新型种植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水稻种植转向苗木、花卉、药材种植;实现了普通种植向精品化种植的转变,即由仅仅种植普通苗木转型到种植八月桂、红豆杉、半枫荷等珍稀树种;由单家独户种植向合作社种植转变,依托“基地+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该村两年来先后成立了5家苗木、花卉、中药材等种植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各类苗木1500多亩、花卉200余亩、中药材500余亩,仅此三项就可为该村实现人均收入8000余元。

  美丽富饶的佘家村宛若“神奇的绿洲”里的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近年来,该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文明乡村、“五个好”党支部;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为湘西南“美好乡村”的一个标杆。

作者:袁光宇 刘东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