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挝我向美军飞机开炮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刘剑)1970年11月18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央军委入寮(老挝)作战命令,由空军高射炮兵第十五师与福州军区高炮六四七团、陆军十一军两个独立高炮营、空军高炮五十五团两个营、空军大同野战医院等单位组成中国筑路工程队三零三支队,在昆明军区的领导下,担负掩护援老筑路工程部队对空作战任务。
我出生于1952年,有4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因为我村山多田少,且比较偏僻,生活很困难,只读到初小就回家务农了。1969年冬天,有部队和公社(原来叫中团公社)干部到村里做宣传,我就和同村的两个小伙伴7组的肖迪强、9组的肖山隆商量决定报名参军。经过体检,我们都很幸运的合格入围了。我们原公社共有22人被批准入伍。
1970年5月3日,我们22人在原公社所在地集合,由公社领导请来大客车送到隆回县政府。4日,隆回县2000多名热血青年穿好统一发放的解放军服装,参军入伍。县里把所有的客车调来,还从周边的洞口、武冈等县调来车辆,才将我们全部运到长沙,再坐火车到云南。我们集体编入到86939部队空军高炮15师,我们三个都分在44团3营,肖山隆在2连,肖迪强在6连,我在3连4排1班。开始新兵连训练,当时我们开的是口径五七的高射炮和八0高射炮,一台炮就是一个班,7个人,四个炮手,还有测距手、装弹手,班长当指挥,也许因为我个子高、身体比较好的缘故,安排我做装弹手。还进行了以忆苦思甜为主题的政治思想教育,当时我也上去说了,现在还时不时的在梦中回想起那个激动的场景。
在经过不到半年的训练后,我们高炮15师由陆军、炮兵、工程兵等兵种组成的10000多人的部队在师长卜鸿武带领下开赴老挝,参加修路、防护工作。
初历战火
进入老挝后,我们驻扎在上寮地区一带,陆军和工程兵修路,我们高炮防护。1970年12月至1972年11月,我高炮部队担负起勐赛、勐洪、勐夸、勐本等十四个防区的防空作战任务。近两年期间,部队共作战21次,击落敌机13架,击伤3架,圆满完成了任务。
1971年1月25日上午10点16分,44团雷达站发现东南方向55公里处一架敌机向孟洪地区飞来。师指挥所立即命令进入一等战斗准备。敌机随后转到43团阵地。21分,43团雷达捕捉到目标:距离18公里、高度2200米。敌机以90米/秒的速度直行临近防区上空。距敌机1万米时,团长刘新芝下达战斗命令:“各连注意,压缩开火距离,集火近战”。10点28分,距敌机6500米时,装备85炮的4营10连首先开火,接着其它各连相继开火,整个大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地动山摇,排山倒海。10点31分,敌机拖着黑烟坠落于防区5公里处。此次战斗历时15分钟,射击3分钟,消耗85、57炮弹700余发,击落敌T28飞机一架,我方人员无一伤亡。
这是我师进入老挝后的第一次战斗,旗开得胜、首战告捷!
1971年4月,我们打下了敌人一架运输机,飞行员跳伞被抓获,送往云南。运输机上装满子弹和香烟,子弹归了部队,我们每人奖励了两包香烟,我一直舍不得抽,后来回家探亲时,亲友们都说,口感很好。我还将飞机上打下来的铅块做成飞机模型,作为永久的记忆。
后来,我们还击落过老挝右派部队的一架T28活塞式攻击机,美军的F111可变翼战斗轰炸机,A-7D攻击机,2架F-4飞机,泰国空军UF-2小型运输机,每当将敌机打下来,大伙儿就会欢呼雀跃。
浴血奋战
1971年5月14日下午一点,天气晴朗。在上寮与越南交界的南乌江附近的防区临空指挥所发现敌机“鬼怪式”三架临近防区,全区拉响警报并进入一等戒备;战士们立即就位,严阵以待。这是我经历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
敌机从东南方进入,距阵地6000米距离时,防区高炮全部开火。一发炮弹直接命中敌机,火光一闪,敌机凌空爆炸空中解体,还有一架被击伤,冒着烟向远处滑去,另一敌机俯冲向阵地发射数枚火箭弹。这时,第二批两架敌机从东北方进入,第三批在防区作佯攻的两架敌机也小间隔地对阵地发起攻击,三个批次的敌机接连向阵地倾泻火箭弹、菠萝弹、子母弹、燃烧弹、气浪弹,顷刻间,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炸弹爆炸声和高炮射击声震得地动山摇,阵地飞沙走石,火光冲天,弹片横飞,硝烟弥漫,粗大的树木被拦腰截断,火炮被掀翻,整个阵地一片火海。
因为我们三连阵地在高山,隐秘性好,没有受到敌机多少炮火攻击,反被我们连瞄准打下一架,当时我高兴得直跳,就被临阵指挥的连长高俊发(江苏人)压在身下,大骂,你小子不想活了。而1连驻扎在靠近河流的平地,损失最为严重,被敌人炮火直接炸中,夺去了24位战士的生命,58人受重伤,是我高炮部队入寮战争中伤亡最大的一次。该连的战友告诉我,老乡禾木山村的肖兴利担任测距手,一发炮弹把他的肠子炸出来了,他就将肠子塞进去,用左手捂住,用右手去测距;又来一发炮弹,将双脚齐膝盖以下炸断,他就跪在地上测距;第三颗炸弹又来了,把他的头部炸飞了。战后,肖兴利被光荣地授予烈士称号。大水田公社的廖助保等两位战友也光荣牺牲。(注:原来司门前区包括大水田、司门前、中团、羊古坳等公社)
六连驻扎在山腰,一颗炸弹呼啸而来,一头扎进阵地,却没有炸开,全部幸免于难。老乡花塘村的彭中高担任班长,炮弹当时就扎在他身边,战后,他又组织战友将炸弹成功排除,从而荣立二等功。
这场激战,由于敌人炸弹威力太强,许多战士被炸得面目全非。在收棺入殓时,我们几乎分不清是谁,好几口棺木里只安放一只胳膊或一条腿,有一个战士甚至连个手指头都找不到,最后只放进去他的一顶帽子……几乎所有的战士都不肯吃饭,直到团营首长赶来,命令大家吃饱饭,更好打击敌人。大家才满脸流泪的把饭哽下去。
战后,我被授予营嘉奖,升为副班长,不久,又提为班长。9月,中央慰问团还特地授予我们每个参战士兵一支金星钢笔。
凯旋归国
1973年2月老挝各方就已经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和实现民族和睦的协定,因为受1971年9.13(林彪事件)影响,中国筑路工程队三零三支队直到1973年11月才全部回国。
而我们15师全体官兵在1972年11月就回国了。在回国前,我还特地赶到烈士墓,每个躺在墓中的人都曾经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们都风华正茂,曾经快乐过,幸福过,有过属于自己的梦。然而,战争却让他们躺在了异国他乡的黑暗墓穴中。我永远也忘不了“5•14”战斗后,那放在阵地边上的24口白森森的棺材,忘不了棺木中放着的断肢残体,忘不了指战员们的巨大悲愤,几分钟前还活蹦乱跳的小伙子,转眼之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重庆,我们受到了上万群众的热烈欢迎,政府还安排了文艺节目以示慰问。1973年6月6日,当时的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还以总理凯山·丰威汉的名义给我们每个参战战士频发了“圆满完成援寮筑路作战保障等任务”的奖状。随后,我随部队转到四川简阳农场、重庆锻造厂等地,一共获得五次连里嘉奖。一直服役到1977年,退伍回家务农,村里安排我担任民兵营长,又带着村民响应号召,修水库,修马路,参加涟源煤炭大会战,1981年当选为村主任,一干就是20年,2001年,主动辞职。
口述人简介:肖大炎,生于1952年10月,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镇罗英村人,1970年参军入伍,被分入高炮15师44团3营3连担任炮手,历任副班长、班长,随部队参加抗美援老(老挝)战争。1973年入党,1977年,退伍回家至今在家务农。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