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马晶 戴超刚)“城步这5年来‘颜值’得到较大提升,整个面貌是日新月异!”10月25日,见证了城步建县60年发展的八旬退休干部石崇斌高兴地说。
2010年,该县制定《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格建筑条例》获省第十一届人大会批准实施。2013年,该县又颁布出台《城步苗族自治县民族风格建筑条例实施办法》,为民族风格建筑的实施提供政策依据。政策保障先行,科学规划随后。该县将民族特色建设纳入县城总体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巫水河沿岸修建性详规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范围,确保民族风格建筑建设规范有序。
按照既定规划,城步持续进行大手笔投入。2011年,筹资600万元重建荣昌风雨桥,现成为苗乡一道亮丽风景。2015年,筹资1.8亿元建成民族文化体育中心,打造湘西南地区又一地标性建筑,占地30亩的广场成为县城群众的主要健身休闲场所。2015年至今,他们先后对县城区主干道儒林大道沿线5公里进行了民族风格建筑改造。2016年,建成具有浓郁民族风格、休闲健身功能设施齐全的南湖公园,打造出城步的“橘子洲头”。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是该县的另一大手笔。“十二五”期间,该县重点在长安营十里长寨和丹口镇桃林村,两河口—南山—长安营,白云湖库区、白毛坪乡—五团镇沿线进行了特色民居改造。先后进行特色民居改造3400余户,民族风格建筑普及率达80%。引进资金在丹口镇边溪村、桃林村上水湾实行民族风格建筑打造。该县成功将长安营镇大寨村和丹口镇桃林村申报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保障传统建筑和历史遗迹保护修缮。
与此同时,县里出台以奖代补办法,激励县城区居民私房建设凸显民族风格。
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建筑,扮靓了苗乡,也带动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1至9月,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