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新华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和睦、家教优良、家风清正,国家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良好的家风,是提升个人底蕴的基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是助力国家强大的助推器。当然,保持清正的家风并不是不讲伦理、不顾亲情,反而是念亲情、护亲人、相亲爱。因此,以正确的待亲之道涵养家风显得尤为重要。
育亲当为亲身教。“凡在童稚,读书为本。勤俭为先,兼知礼仪。及其成人,五常莫废,出则有方,入则孝悌。”这是古训中对稚童的教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孩子单纯得像张白纸,最直接的行为学习方式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刘铁男在儿子刘德成小时候便告诉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其子“从小就觉得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当钱权诱惑袭来时,欣然接受,以公谋私,随波逐流。为人父母,尤其是身为领导干部的父母,理应做到头脑清醒、行事果敢、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生养孩子尚且不够,身教下代方为成功。
济亲不为亲徇私。“凡在士宦,以清廉为本。”领导干部手中握住的权力,是群众赋予的,理应回馈给群众,而不是某个人(某类人)。被老婆“拉下水”、被孩子“拉下水”、被身边秘书和七大姑八大姨‘拉下水”的案例不少,领导干部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莫伸要钱手,莫张贪腐口,警惕权利欲,严把“廉洁从政”的底线;心态需平衡,决策要权衡,用权当制衡,严守“廉洁用权”的红线;吾日省吾身,常以廉醒脑,常以俭养德,严控“廉洁修身”的标准线。当然,亲人遇到困难,情感上予以支持理所应当,在不违反党纪国法的前提下在经济上予以帮助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厘清公与私的关系,把握好帮扶的度,鼓舞带动亲人自主渡过难关。
恋亲誓为亲积善。女飞行员余旭烈士牺牲后,其父母来到她生前所在的党支部,代女儿交了最后一笔党费:1万元人民币。这是烈士对党的承诺,是烈士父母对女儿的交代。他们都怀着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对社会的奉献之意、对他人的感激之心,回馈国家、回馈社会。所谓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就是互相为对方着想,互相为实现对方的美好愿望而努力。想想那些拉父母下马的子女,想想那些为子女谋划的父母,应当承认他们心中都有爱,但这爱是以牺牲家庭的平安圆满为代价的,太过于狭隘。爱父母、爱子女,就应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大大方方积善,在整个家庭中形成一种向上的正能量。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家庭,无论富贫贵贱与否,和睦、幸福、文明理应成为共同的追求。而作为家庭肌体不可或缺的单元,每一个的家庭成员都应发乎情、止于礼、言传廉、身教善,切实做到以正确的待亲之道涵养家风,以清正家风助力民风政风。(颜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