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 (通讯员 刘三祺)3月10日,笔者在阅报时发现,一篇题为《铁鼎缸》的文章赫然登载在3月7日的《中国文物报》第六版,文章对绥宁铁鼎缸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
绥宁县早在元代就掌握了泥范法冶铁技术,用于铸造铁容器。明代就能铸造铁器农具(犁耙)、铁器炊具(饭鼎、菜锅、茶鼎等)、武阳鼎(也叫武阳铞子)、以及蓄饮用水和消防用水的铁鼎缸。明清时期,绥宁生产的“武阳铁鼎罐”因其煮饭不焦,“武阳铁鼎缸”因其蓄水不腐而闻名江南。那时期的人们将铁鼎缸置于大门前、堂屋或者厨房,除有蓄水之用外,还有招财、消灾、镇宅等意。然而经过战火与岁月的冲洗,目前留存的明清铁鼎缸已经极少见。民间收藏爱好者谭先生花了十余年时间在绥宁县的苗乡侗寨,历尽艰辛,才发现并收藏了100多口明清铁鼎缸。这100余口铁鼎缸,20口可见年代铭文。其中有明万历铁鼎缸、崇祯铁鼎缸、南明隆武铁鼎缸、明四耳三足力神花弦纹铁鼎缸、清三足力神弦纹铁鼎缸及龙凤喜字、双龙抢宝三足力神弦纹铁鼎缸。
据悉,绥宁百口铁鼎缸曾在深圳展出,并参加了第十二届国际文博会展出。热展中一口南明隆武年的铭文铁鼎缸,系国内首次发现,实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