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男子推销的木糖醇。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五一”小长假三天里,“纵横商海二十载”的匡女士一直处于懊悔之中。倒不是因为被骗的钱很多,而是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商海“年轻老江湖”,竟然栽倒在一场其实十分拙劣的骗术中。
今年32岁的匡女士是祁东人,12岁即辍学跟随父母到云南打拼,长期从事摊点摆设行当。今年,她与丈夫来到邵阳,在北塔大道一家小区门口开了家食品小店谋生,平常生意还算不错。
4月28日上午,即“五一”小长假前一天,店里突然来了一个推销木糖醇的年轻男子。男子拿出两大盒某商标的木糖醇,每大盒80小盒,每小盒批发价3.75元,建议每小盒零售5元,即每盒有1.25元的利润,两大盒160小盒共有200元的利润。说完,男子还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小盒该商标的木糖醇,打开,里面有5条片状的木糖醇,撕开其中一片给匡女士品尝,声称有绿箭的味道。匡女士嚼一嚼,确有自己熟悉的绿箭风味。匡女士正在犹豫,忽然又来了一名年轻男子,开口就说要买木糖醇。匡女士当即将先前那名男子放在货柜上的大盒木糖醇打开,以5元每小盒的价格卖给后面这名男子,随后将600元现金支付给那名送货上门的男子。
待两名男子先后离开,匡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她将刚刚收到的一小盒木糖醇打开,发现里面并非自己品尝的片状,而是粒状。匡女士大惊,赶忙拨打送货男子的手机号码,号码是岳阳的,但已经关了机。匡女士知道已经上了当,按照木糖醇包装纸上留下的生产厂家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对方肯定这种木糖醇是自己工厂生产的,但他们的建议市场零售价仅0.5元至1元每小盒。匡女士拍着脑门算了一下,自己即便按最高零售价将手中木糖醇卖完,这次损失也有440元。
另据反映,今年以来,大祥、双清也接连发生类似以次充好的“上门送货”事件,除了小食品外,还有电池、洗涤精等,上当受骗的多为小摊小店。有关人士提醒商家,面对陌生的送货上门者,最好遵循先代卖后付款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