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窖酒业。 申兴刚 摄

陈家桥镇李子塘村的百年柿林。 刘小康 摄

江北资枣夜市人山人海,热闹喧嚣,一派人间烟火气。 刘恩权 摄

犬木塘水库。石周鑫 摄

北塔区资枣社区宝庆夜市人头攒动。 申兴刚 摄
“邵阳,加油!”11月2日晚,北塔区资枣社区宝庆夜市的电子大屏前,“湘超”邵阳队的球迷们爆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当天比赛正值邵阳主场对战娄底,未能赶去现场观赛的球迷们围坐宝庆夜市第二现场,紧盯赛场攻防。手边的烤串滋滋作响、香气诱人,身旁的碰杯声、谈笑声此起彼伏、酣畅淋漓,尽显球迷们的热情与夜市的烟火温情。
这场席卷湖南的足球盛宴,不仅点燃了人们的体育热情,更让北塔区资枣社区宝庆夜市、江北夜宵一条街等消费场所持续升温,成为北塔夜经济的“流量引擎”。而在这份烟火与激情的背后,北塔深厚文脉的沉淀与“村”字号IP的崛起,正共同勾勒出北塔“体育+消费+文化+乡村”多元融合的文旅新图景。
文脉筑基 勾勒文旅新格局
北塔区的文旅根基,深植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之中。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塔和湖南省首个酒文化主题国家4A级景区——湘窖生态文化酿酒城。此外,该区水利资源丰富,资江由西向东流过全境,在区内岸线绵延29.2公里。全省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枢纽建成运营后,更为该区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红利?以“文旅+”为纽带,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成为北塔区的破题之策。
每到傍晚时分,夕阳为犬木塘水库坝顶公路桥面镀上金边。纳凉散步的市民、约会的情侣、跑步的身影络绎不绝,坝顶公路桥俨然成了一座天然的“空中公园”。
“我经常和家人过来散步,有时也和孩子一起骑行。看着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也让我们对这里的文旅开发更加充满期待。等到配套设施和娱乐项目进一步完善,一定会吸引更多人来体验游玩。”11月9日,在犬木塘水库坝顶公路桥游玩的市民马先生说。
这得益于北塔区坚持系统谋划,让“文旅+水利”成为新名片。该区立足犬木塘水库这一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优势,谋划打造“水利+文旅融合示范带”。今年1月,北塔区委、区政府考察组先后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水文化示范区、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库区等地学习考察亲水文旅产业。同时,委托省内知名的旅游智库公司对犬木塘水库枢纽工程西岸进行规划设计,构建以运动健康、文化创意、文旅体验为主导的3大发展板块,打造高品质文旅融合示范区。“2025年1月,湖南省人大会邵阳市代表团提交了将犬木塘水库打造成水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全团建议,并提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要求,同时犬木塘水库‘水利+文旅’发展已纳入我区‘十五五’文旅规划编制工作中。”北塔区文旅广体局局长刘盛育说。
10月1日,秋高气爽,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之际,“醉美北塔 悦游湘窖”2025年湘窖国庆中秋双庆特惠活动火热进行,前来观光、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没想到在这里除了品美酒,还可以观光、度假,真的不虚此行!”来自长沙市的游客王旭灵说。如今,湘窖酒业已成为不少新人拍摄婚纱照的首选,推出的文创酒香冰棒,奶香与酒香完美结合,让不少游客直呼“好吃”。
湘窖酒业作为北塔区的核心产业IP,2024年实现税收3.7亿元。该区聚焦特色优势,让“文旅+工业”迸发新活力。目前,湘窖酒业已完成工业旅游景点路线提质及酒文化馆建设,提质升级内部精品旅游线路和停车场,全新升级酒文化展馆,全面优化景区体验感。
“湘窖生态文化酿酒城已被纳入‘行走湖湘阅读工业传奇之旅’湖南工业旅游之‘舌尖美味体验之旅’的精品线路,年均接待游客突破35万人次。工业旅游有风景更有前景,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工业旅游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湖南湘窖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康说。
“村”IP赋能 绘就乡村新画卷
深秋时节,陈家桥镇李子塘村的百年柿林迎来最佳观赏期,一颗颗饱满的柿子挂满枝头。游客们漫步林间,或驻足观赏、或拍照记录,沉醉在这独有的深秋韵味中。“这是我见过最大、最漂亮的一片柿子林,用手机拍出来特别美。”游客唐女士说。
为盘活这片珍贵的百年柿林,近年来,李子塘村不仅对林内道路进行硬化拓宽,还增设了观光步道和指引标识。同时,对部分古树进行科学支撑与保护,兼顾游客体验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李子塘村支委委员陈波说:“除了观赏,我们还深度挖掘柿子文化,打造观景平台与柿子文化长廊,以图文形式讲述古柿林历史渊源。”
如果说古柿林是乡村的“静态名片”,那么新滩镇街道的南岗小镇的“街BA”和“村吧”就是乡村的“动态磁场”。
10月15日,“湘窖杯”2025年北塔区“街BA”篮球赛在新滩镇街道南岗小镇拉开帷幕。本次赛事持续近一个月,为市民奉献总计132场精彩纷呈的篮球对决。比赛首日就吸引了大量周边市民前来观赛,场上球员你争我夺,突破上篮、外线远投、严密防守;场下啦啦队与观众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
8月1日晚,南岗小镇的“村吧歌手”大赛迎来了“大学生专场”。台上歌声悠扬,台下掌声雷动,线上热度持续飙升,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超6000人,创下新高。
“早就刷到‘村吧’的短视频了,今天特意约了朋友开车过来,喝着冰啤酒、看着比赛,比在城里的酒吧还惬意!”来自双清区的游客罗成举着啤酒杯,笑着向身边人推荐,“这种接地气又有活力的乡村夜生活,真的让人上头!”
文化引流,产业扎根,北塔的“村”字号IP从来不是孤立的风景,而是“生态+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北塔区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培育了田江村、李子塘村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村。田江村依托资江北岸优美风光,开发蔬菜瓜果采摘园、垂钓园,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李子塘村创新“以花为媒、以果兴村”发展模式,建成黄桃、黄金柰李、黄金贡柚等特色产业园,形成“春季赏花、四季摘果”的乡村旅游格局,并通过举办“桃花美食节”等特色活动,年均吸引游客12万人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随着古柿林保护开发项目完美收官,80多棵百年古柿树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相关作品网络浏览量超百万。
点亮夜色 燃动北塔新活力
夜晚的北塔,是被灯火与香气唤醒的活力场。晚风裹挟着烤串的焦香、甜品的甜润,商户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赛事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热腾腾的夜间生活画卷。
11月10日晚,资枣社区的宝庆夜市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整齐排列的摊位上,各色美食琳琅满目:滋滋冒油的烤串在炭火上翻滚,裹着面包糠的炸鸡金黄诱人,鲜榨的果汁清爽解腻……灯光下,食客们或围坐小桌畅谈,或捧着美食边走边逛。“以前每次想吃宵夜就点外卖,现在资枣夜市开起来,走路几分钟就到,既能吃美食又能凑热闹,太方便了!”家住附近的刘女士正和家人分享着刚买的烤冷面,眼里尽是满足。
宝庆夜市只薯玉米摊主周云是邵阳队的球迷,他看到“湘超”的热度和宝庆夜市亲民的租金后,果断在这里支起了摊位,并在旁边安装了投影仪,方便大家观赛。9月12日邵阳主场对阵湘潭,周云的摊位正式营业。“我开业首日预估营业额是300元,但当天实际达到1000多元,不少在我这看球的人顺手就买点烤玉米或者烤红薯,赛事真的带火了生意。”周云说。
谁能想到,如今热闹有序的夜市,也曾是城市管理的“心病”。过去,恒大华府小区东门前流动摊贩扎堆,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拥堵,居民怨声载道。传统“驱赶式”管理治标不治本,难以平衡市容秩序、摊贩生计与市民需求。北塔区转变思路,“由堵向疏”破解困局,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多数摊贩是下岗职工、务工人员等,摆摊是主要谋生手段。为此,区里联合多部门选址论证,最终确定资枣社区为规范经营点,协调水电供应、提供安全环保指导,降低经营成本,让流动摊贩安心“安家”。
今年7月宝庆夜市开市,曾是流动摊贩的蒋小娟起初忧心客流:“怕固定摊位没人气,收入下降。”但结果与她的预想不同,由于经营区域固定,且摊位设置独具特色,夜市不仅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还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夜市人气渐升。“每晚我都会进行直播引流,逐步积攒人气,不少顾客在直播间点柠檬茶。”蒋小娟说。
如今,宝庆夜市已初步形成规模:116个各类摊位整齐排列,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500余人,在“规范与活力共生”中,实现了市容有序、摊贩增收、市民便利的“三赢”。
如果说宝庆夜市是新兴潮流的聚集地,那么江北夜宵一条街就是承载城市记忆的老牌地标。作为北塔夜经济的“常青树”,这里20多家商户灯火通明,龙虾、烧烤等特色风味齐聚一堂。“这条街开了十几年,是我们邵阳人的深夜食堂!”资深食客王先生说,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家庭小聚,来这里吃点夜宵、聊聊天,早已成了习惯。
资枣社区宝庆夜市的人间烟火、江北夜宵一条街的舌尖狂欢……夜地标串联起北塔的夜间肌理,勾勒出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2024年,北塔区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从2021年的5.2%提升至2024年的7.8%,产业能级实现质的飞跃;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2.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197亿元。
从百年古塔的文脉传承到犬木塘水库的滨水新篇,从乡野间的“村”字号IP到夜市里的烟火人间,北塔区以“文旅+”为笔,以多元融合为墨,在宝庆大地绘就了一幅“古韵悠长、乡野鲜活、烟火文明”的振兴画卷。这里的文旅发展,既有历史的厚度、生态的底色,更有民生的温度与创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水利+文旅”示范带的逐步成型、乡村IP的持续升级、夜经济的提质增效,北塔必将以更饱满的姿态,让更多人读懂它的魅力与潜力,让文旅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