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向云峰)7月12日,绥宁天气开始晴好。但对于已经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坚守了半个多月的工作人员来说,汛情后期调度工作仍在继续——他们每天守在指挥部,收集最新的水情,传达最新的调度指令。
面对历史罕见的汛情、险情,一次次应对汛情的的紧急会商在这里举行,一项项应对险情的调度命令从这里传达出去,让绥宁在与浪尖的博弈中占得先机。
从容应对
早在6月22日20时,根据对气象预报和卫星云图的综合分析,结合异常情况,绥宁县经过防汛会商,开始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暴雨来势凶猛。县防指于24日23时再次召开会商会,决定将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升到Ⅲ级。25日8时,绥宁县在全省率先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雨情就是信号,汛情就是命令,一场浪尖上的博弈拉开序幕。
在县防指,县主要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气象水利专家齐聚一堂,紧盯汛情信息,以变应变,不断发出应急指令。
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指挥下,一条条指令迅速发出,一系列行动迅速展开:县级干部全部下到联系乡镇,现场指导防汛救灾;县直机关干部取消休假,服从防汛抗灾工作安排;所有防汛责任人一律不得离开一线现场,山塘、水库、电站和地质隐患点等重要部位要派人死守观测;各乡镇以村落院组为单位,提前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一个不漏……
暴雨当前,绥宁从容应对。
科学调度
“多亏政府调度有力,洪峰平安通过,县城安然无恙!”回忆起7月1日晚至2日凌晨那惊险的一幕,绥宁县城长铺镇居民苏仁妹还心有余悸。
科学调度竖起“定水神针”。从6月24日至7月1日,县防指紧急调度5次,召开各层次防汛会商会12次,研判雨情水情,实行精准调度。
雨情、水情、汛情复杂多变。6月30日,县防指判断县城防洪为这次抗灾救灾的重中之重,并围绕这一重点从30日上午9时开始,进行了48小时不间断的科学调度。
县防汛办对上下游3个具有调节作用的电站水库提前降低水位,腾出库容,错峰削峰。县防汛办每10分钟了解一次各电站的水位及开闸情况,根据了解的数据准确计算出各河段的水位流量,确保巫水河各河段泄洪平稳、有序。
7月1日11时50分,洪峰如期而至,最高水位297.6米,超正常警戒水位2.6米,最大流量达每秒1760立方米。
县防汛办择机调整江口塘水库下泄流量,调度清溪江水电站等水库的开闸泄洪和关闸蓄水,完成了错峰削峰,减少了县城及下游的泄洪压力,避免了县城水位再次抬高。
一个个命令的传达与执行,让博弈的结果趋向明朗:7月2日5时,绥宁县城巫水河道洪水开始消退,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县城挺住了!
安全转移
6月24日23时,根据自动雨量监测站和人工观测点传回来的雨量数据,县防指果断下达指令,防指各成员单位和责任人进入一级迎战状态。
所有县级领导在25日5时前赴降雨量大的乡镇指挥抗洪救灾。各乡镇按照县防指要求,所有责任人在22时30分前驻村蹲点严防死守,及时组织危险区域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及小孩等重点人群转移。
“不漏一人,不留死角”,街道、社区、乡镇、村落……在大动员、大转移中,到处可见顶风冒雨的基层党员干部、武警消防官兵的身影。
6月27日,长铺子苗族侗族乡芷坪村洪灾最重的一天。该村党支部书记陆万平带领村组干部、党员用摩托车转运100多名群众至临时安置点,再由乡政府派车转移到党坪敬老院、县民族体育馆两个集中安置点。
灾情发生后,全县共紧急转移群众5.97万人。在转移群众的同时,该县及时启动避灾安置场所,提供充足的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有清洁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