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邵阳县
邵阳县住建局驻蔡桥乡德云村帮扶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杨钢强   通讯员 伍又良)11月28日,记者获悉,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帮扶工作安排,从2015年起,邵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蔡桥乡德云村进行帮扶。在蔡桥乡党委的积极配合下,村支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组真情帮扶、辛勤付出两年后,该局驻村扶贫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选好配强了村支“两委”班子,扶贫攻坚有了领头雁。

该局帮扶工作组驻村后,特别是在原德云村和云峰村合并为新的德云村后,以增强班子的团结和战斗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优化村支两委班子结构,重点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配强村支两委班子,着力提高村党支部书记为班长的村支两委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老化问题。该工作队在走访中不断发现和掌握政治坚定、办事公道、品行端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率先富起来的村干部人选;然后在院落邻居中了解其在群众中是否信得过、有威信、能否带领导群众致富;再在工作中进行沟通,不断联系,培养服务父老乡的意识。村支书吕基明,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由于小孩全部在长沙、深圳工作,又曾是企业老板家庭富裕,家人坚决反对他再当村干部,到城市享天伦之乐。该局在他思想动摇的时候,及时沟通,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扶贫脱贫攻坚的时候组织在期盼、群众翘首以待,我是领头雁,不能当逃兵。群众不脱贫,我不能离村。”于是吕基明这样说,继续留任。长期在企业从事电工的邹贤松,素质优良、作风扎实、年富力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经驻村帮扶队多次动员,2015年辞去工作回村从事秘书工作;在广东办企业的肖晓华,年轻有为、充满活力、懂经营会管理,驻村帮扶队认为这是个村干部的好苗子,动员他回村参与换届竞选,邹贤松和肖晓华不负众望都顺利当选.。在蔡桥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驻村帮扶工作队自始至终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这个关键,将优秀党员选进支部班子,将优秀中青年选进村委班子,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有了新家园。

2015年和2016年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从德云村的实际出发,围绕“出行难”和“农村危房多”等情况,在项目上进行帮扶,在帮扶中新修了宽4.5米,长4.6公里的水泥公路;新建可安排7户的“五保之家”安居房,确保所有孤寡老人有安全的住房;新建300多平米的村文化活动楼和卫生室;新建19户的农村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正在建设32户的异地扶贫集中安置区等等。这些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让贫困村民真正享受到了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

稳步提高贫困户收入,扶贫攻坚有了活水源。

驻村帮扶工作队把激发贫困群众自发、自愿、自觉的致富愿望,作为扶贫的重要举措,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因户施策。号召贫困户复耕抛荒田土115亩,发展种植经济作物如水稻、油菜、玉米、花生等,使户均亩产增收300元以上;组织农户荒山坡地流转317亩,由大户承包发展油茶产业,户均亩产增收30~50元;利用市县劳动力资源市场、“春风行动”招聘和投亲靠友,动员贫困家庭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建档立卡户中有21人找到了适合的工作,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对于3户年龄偏大,不适合外出务工的贫困户,驻村帮扶工作队动员他们分别养牛21头、养猪22头,养羊28头,可实现基本脱贫。通过贫困户铆足干劲加油干,充分发挥特长,发展种养、外出务工等,2015年有11户39人脱贫,2016年有14户52人脱贫。

2017年德云村进入到了脱贫出列的攻坚阶段,面临着挑战,针对困难和问题,该局党组进行了专题研究,积极施策,“群众不脱贫,我们不脱钩”、“尽我所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手牵手带着贫困户一起走。全局所有干部和贫困户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保证每个贫困户有一名帮扶干部。二是力拉力开足驻村帮扶大马力。在驻村帮扶中,只要是合理要求,都要尽全力帮助解决。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一边倒,将扶贫攻坚工作抓早抓紧抓好。三是扶连扶促发扶贫攻坚内动力,驻村帮扶工作队将通过精神扶志、生活扶贫、能力扶持、创业扶资等形式,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项目,最大限度的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促进贫困户种养加、创业就业、外出务工等,快速脱贫致富,全力确保德云村从贫困村出列。

作者:杨钢强 伍又良编辑:罗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