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绥宁县:千名坝那苗民吃上文化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袁学龙)“昨天和今天,我们10个人一共举行了6场演出,每场收费2600元左右。两天下来,我们平均每人赚了1560元。”12月24日晚,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铁杉林村主任、演员、坝那部落苗民李茂林说。这是生活在绥宁境内的1000多名坝那部落苗民开始吃上文化饭的一个缩影。

坝那部落是苗族现存最古老的部落之一,主要生活在寨市苗族侗族乡的六鹅洞和铁杉林两个村,其中六鹅洞村约有坝那苗民300人左右,铁杉林村约有700人左右。坝那人一直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擅长狩猎、吹芦笙、唱山歌,就连语言都是独特的“寨上话”,当地人称为“坝那语”,“坝那部落”由此得名。

一个几乎处于狩猎时代的少数民族古老部落,如何搭上全面小康这辆快车?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1000多名坝那人倾注了拳拳爱心。2016年,坝那部落聚居的六鹅洞村和铁杉林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由绥宁县黄桑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进行挂点扶贫。扶贫组入驻该部落后,一眼盯住了该部落丰厚的民俗文化遗存。他们帮助坝那人成立了多个民俗风情表演队,邀请县内民俗专家对其进行培训;投资6万元添置了民族服装、芦笙以及其他多种演出道具,挖掘整理出了一批经典民俗节目;今年12月8日,扶贫组又把一套价值9万元的现代化音响设备捐赠给坝那人。绥宁县委、县政府还别出心裁,将深圳铁杉林籍坝那部落优秀表演人才邓集山引领回乡,充实了坝那部落民俗表演队伍。今年11月30日,在寨市派出所担任辅警的邓集山获评“全省百名优秀农村法律明白人”,进一步扩大了坝那部落的名气。2016年后,坝那人表演的《坝那哦嗬》《祭狗》等民俗节目,渐渐走出大山,走向邵阳、长沙、杭州,直至美国。

截至目前,六鹅洞村开设的农家乐达到7家,铁杉林村更是多达16家,苗家餐饮文化备受八方游客青睐。每个节假日,坝那人都可以通过精彩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获得可观收入。此外,坝那人还成立了森林生态文化显著的天麻、青钱柳、油茶等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20多个。通过以上途径,2016年坝那部落人均增收3000多元,脱贫49户186人。2017年将脱贫32户137人。2018年,坝那部落人可彻底脱贫摘帽。

作者:袁光宇 袁学龙编辑:刘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