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绥宁
逐梦绥宁县雪峰村 筑梦播希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梦起于逐,梦成于筑。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艾哲 通讯员 龙宪智)红岩镇雪峰村地处绥宁县北部,境内山高谷幽、水绿山秀,虽深藏着美丽,但也难掩贫困——该村1992人,人均耕地仅0.67亩,村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无厂矿,无企业,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脱贫致富,是该村村民祖祖辈辈的夙愿。

2017年,在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以杨萍为队长、钟军为队员的绥宁县房产局扶贫工作队进驻雪峰村。驻村以来,他们用激情与担当点燃了雪峰村脱贫致富的梦想。

将帮扶村当家乡

杨萍曾在乡镇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六次获县人民政府嘉奖,是一位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大姐。在乡镇工作期间,她因公负伤,留下六级残疾;在唐家坊镇淞阳村扶贫时,又到省城医院做了脊椎矫正手术。虽满身病痛,杨萍却始终没有放弃扶贫工作。

2017年4月,杨萍再次驻村扶贫,担任雪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她,与队员钟军将扶贫村当家乡,逐户走访,精准施策,力求做到贫困对象识别、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民生事业建设、扶贫机制创新“五个精准”。

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的杨萍,双眼视力不足0.3。由于扶贫工作任务重、上级要求高,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特意买了两副放大镜,村里、家里各放一副,便于看材料、写材料。钟军的父亲瘫痪在床,母亲身患糖尿病,视力模糊,行动不便。长期驻村无法照顾双亲的他,只能聘请专职保姆照顾父母。

为了使命,为了责任,为了承诺,两位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在扶贫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将贫困户当家人

扶贫帮困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坐炕头、上田头、下地头,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摸实情、出实招、收实效。

去年初夏的一天,杨萍、钟军结伴到雪峰村2组了解中稻抢插情况,在田边与贫困户向祖志、曾树荣、曾令强攀谈起来,建议他们尝试开展稻田养鱼。第二天上午,工作队就从鱼场花1600多元买回鱼苗,免费发放给曾树荣等12位贫困户。贫困户们感激不已,纷纷表示一定要把鱼养好。

去年7月26日夜里,贫困户袁光桂在家中不幸被毒蛇咬伤,命悬一线。杨萍、钟军和村主任连夜将其送往洞口县人民医院抢救,才化险为夷。

秋季开学在即,4位贫困户子女无钱交学费,面临辍学。扶贫工作队主动到县教科局对接,争取“雨露计划”爱心款5000元,几个孩子才免于失学。

两位扶贫队员将贫困户当家人,用真情演绎一个个帮扶故事。

将村里事当家事

如何开发扶贫产业,是工作队思考最多的事。在工作队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出口创汇的甜茶产业落户雪峰村。经过全面发动,已有63户贫困户和当地村民栽种甜茶430多亩,获利40多万元。甜茶,已成为雪峰村目前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

在工作队的精心组织下,该村还先后成立了梅花鹿、东山花猪、稻花鱼、青钱柳等7个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530多人增产增收。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最有效的途径。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去年雪峰村累计投入240多万元,硬化通组水泥路2500余米,安装了15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136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面积达7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也即将竣工……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工作队将村里事当家事,千方百计地做,真心实意地扶,做出了成效,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老党员袁再能将对扶贫工作队员的感谢之情化作笔下诗句:“党施善政润山乡,扶贫干部驻村忙;不忘初心共筑梦,砥砺奋进谱华章。”

作者:艾哲 龙宪智编辑:刘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