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城步
杨开通:早播细管红茄促增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阳望春)4月16日,城步丹口镇下团居委会居民杨开通400亩红茄种植基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40多名工人正在稻田忙着翻耕、起垄、施肥、盖膜……旁边60多个育苗拱棚里,红茄幼苗长势良好、郁郁葱葱。

“再过两三天,这些幼苗就能移栽,6月中旬红茄就能采摘,将比其他地方的红茄提前半个月上市。”“苗乡红茄第一人”杨开通信心满满地说。

现年51岁的杨开通到外打过工,当过村支书,从2003年起试种红茄,于2006年成立了下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105人,至今种植红茄已有15年。15年来,除了2014年市场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以及2017年遭遇特大洪灾、冲毁大半茄树两年亏损外,其余年份均实现了丰产增收,赚得最多的一年纯收入达70多万元。由此,他先后荣获全县种养大户、全县扶贫开发先进个人、邵阳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种植普普通通的红茄,怎么能带来如此可观的效益?面对笔者的疑惑,杨开通道出了他的种菜诀窍:“盲目跟风肯定赚不了钱。只有早播种、用对人、细管理,才能创造好收成。”

每年3月下旬,他早早地请来工人,扎棚、翻耕、起垄、施肥、撒种、育苗。碰到人手不足时,他就边看边学,慢慢开着耕田机、旋耕机在稻田翻耕、梨耙,如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老把式。随着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他购买了1台耕田机、2台旋耕机、2台电动喷雾器、1台抗旱水泵和2辆慢慢游。

“在老书记的基地做事,既赡养了老人,又照顾了小孩,每月还能领到两三千元工资。”下团居委会贫困村民陈顺元高兴地说。在杨开通红茄基地长年做事的60名工人中,贫困户占六成多。一到修枝剪枝、采摘装车等繁忙时期,工人们常常早出晚归、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们毫无怨言,一心一意跟着老书记干。凭什么?走访几位工人后答案水落石出:除了每个月能领两三千元工资外,杨开通为他们每人每年交了12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丰收之年还会拿出收益的20%分红给大伙,让工人们热热闹闹过春节。

此外,他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引导广大群众走共闯市场、抱团发展的致富路子。

采访结束已是下午五时,准备乘车离去时笔者转身望去,看见40多名工人忙碌身影的同时,传来了他们爽朗的笑声。


编辑:杨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