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夏小波
近年来,武冈市大甸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不断加大政府引导和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发展途径和模式,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凝心聚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初步实现了村村都有灵活的收入渠道、稳定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了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全镇1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9.95万元,村均收入15万元,全面消除了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
党建引领,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该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调动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头兴业创业、发展产业。全镇12个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党员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村干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30多名党员活跃在产业链上,引领群众共同发展产业、壮大经济。同时引导社会团体、非公企业和其他个人以多种方式兴办产业或扶持项目发展,支持创业返乡人员回乡发展产业,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大甸镇立新村推行“党支部+产业+合作社”的“村社合一”产业发展模式,着力解决集体穷、群众散、产业衰等现实问题。村党支部着眼做大做强药材种植产业,村“两委”干部亲自示范,吸纳带动了156户农户发展药材种植,全村成功打造吴茱萸种植基地、甜茶种植基地和罗汉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共计1000余亩,农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
立新村罗汉果种植基地
多元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该镇充分运用清产核资成果,对村集体所属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摸清总量、理清结构、建立台账、分类盘活。探索物业出租途径、资产参股途径,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资源、资产、资金,量化为股份权利入股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取股份收益或进入市场交易。探索资源发包途径,将农村闲置土地依法流转给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企业有偿使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展村集体收入来源。支持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创办具备一定资质能力的工程施工队、劳务公司等生产经营实体。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实行劳务总承包方式承接劳务输出业务。大甸镇红联村依托村集体劳务公司,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承包基建项目,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大甸镇尖山村、古凼村、青龙村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平台,各贷款200万元与第三方共建养殖基地,目前存栏肉牛100余头,生猪2000头,平均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4万余元。
红联村蛋鸡养殖基地
项目扶持,构建村集体经济发展载体
大甸镇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统筹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主动争取上级对大甸镇村级集体经济的倾斜力度,2019年来,尖山村、立新村、红联村、古凼村、枫木村共争取省、市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240万元,建成集体经济增收项目6个,每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3-5万元。大甸镇扎实推进“一村一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全镇统筹扶持资金110万元,入股本镇产业项目,平均每村年增收1万元;统筹6个村资金万元入股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村年分红收入达到4万余元。以中国建设银行这个后盾帮扶力量为依托,推动银行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评级授信范围,对尖山村、古凼村、青龙村等资信良好的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计划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的扶持贷款,村集体以注资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养殖项目,大幅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尖山村肉牛养殖基地
规范运营,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
大甸镇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之举。开展“三资”管理工作,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和管理,进一步挖潜开源,鼓励村集体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集体资产,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完善村级各项财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依托“村财乡管”管理模式,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村、社分账,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全方位监管,全面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月调度制度,每季度分析一次发展情况,对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项目、问题村开展专项督查监管;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督查的必查内容,全力保障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稳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