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市区  > 隆回
隆回县财政局:突出绩效管理让乡村振兴资金花出效益最大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唐志峰 袁士满 陈志光

近日,隆回县财政局发布《2022年度隆回县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绩效评价评分统计表》《2022年度隆回县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结果显示:2023年乡村振兴资金绩效评价涉及覆盖该县的25个乡镇(街道)及17个县级主管部门,资金4.47亿元。现场评价资金占2022年隆回县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100%。

据了解,在省市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年”背景下,该县严格按照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促进了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撑。

资金投入,量大面宽、保障有力

坚持用“活”增量,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推动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土地出让收益优先支持“三农”发展,保障全县农林水支出和财政衔接资金规模只增不减,三年累计安排33.3亿元。盘“活”存量,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做到“统得起”“放得下”“接得住”,三年共统筹整合12.9亿元。激“活”变量,用好财政资金“药引子”,健全政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农担业务覆盖面和普惠率,撬动更多资金资源“上山下乡”投入乡村振兴领域。截至今年9月,农信担贷款存量1.5亿元,比年初新增0.4亿元,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第一。为推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财力保障。

绩效管理,刚性规范、推进有序

从制度建设来看,出台《隆回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隆回县关于开展2022年度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项目资金“一月一报表、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讲评”制度,确保绩效管理有抓手,绩效评价有“标尺”。

从绩效评价内容看,实行“项目+任务+目标”绩效管理模式,区分项目决策、项目过程、项目产出、项目效益,将全县所有部门、乡镇(街道)乡村振兴资金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包括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所有项目资金,确保评价内容的全面性,2023年该县共计下达三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合计725个项目,涉及项目资金合计39905万元,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范畴,财政部门对所有项目进行逐一审核,确保一项目一批复,一项目一监控,一项目一档案,并逐一将批复、审核表及时上传隆回县人民政府官网进行信息公开。

从评价方式看,重点采取“部门自评+财政复评”,适时结合“多部门联合评价”的评价方式,采用“资料审阅法、比较分析法、资金查验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标杆管理法”进行绩效评价。同时,加强绩效评价专家智库建设,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价标准化水平。

从评价结果应用来看,第三方中介机构和绩效评价部门及时将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反馈项目主管部门和县直各责任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各责任部门和项目执行单位研究整改绩效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改进项目管理措施,规范支出行为,降低支出成本,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

财政部门向县委县政府报告乡村振兴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县委县政府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促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

实施效益,成效明显、支撑有效

去年,该县实施的衔接资金项目主要涉及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扶持、产业道路建设、旅游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29个方面。其中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大力支持发展金银花、龙牙百合、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22.3万亩,龙牙百合种植面积5万亩。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家,新增茶叶、大米、红糖等15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军杰”推荐为国家农业精品品牌;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方面,202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900万元,14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全县所有村均超过5万元;稳岗就业方面,2022年全县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达77098人,比2021年底增加556人;乡村建设方面,累计统筹县域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村庄规划编制520个,其他52个村(社区)纳入乡镇和县城国土空间规划,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该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志海指出,进入新时代,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创新推动,而资金是推动创新的第一要素。乡村振兴建设资金潜力的挖掘,一方面要盘活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推动资金聚力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发挥绩效评价功能,把握资金投入过程的合理性与合规性,坚持结果导向,注重成本收益,注重实绩与目标实现情况,用实绩助力谱写乡村振兴战略新篇章。


编辑:曾彥菲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