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肖凌平
“轰隆隆——”2025年秋收时节,在洞口县竹市镇万里村的田野上,收割机终于能畅行无阻地驶向大秧田。80多岁的村民老罗扛着最后一袋稻谷,笑得合不拢嘴:“三年了,咱终于不用扛着粮食‘翻山越岭’了!”这场持续三年的邻里纠纷,终于在9月24日晚画上了圆满句号。
起因:一条小路的“变身记”
故事要从一条“身世坎坷”的小路说起。这条路原是花屋组村民耕作的“老伙伴”,蜿蜒穿过某户人家的屋侧,连着农田和大路。几年前,万里村修通了宽敞的村道,小路渐渐“退居二线”,成了村民下田的“专用通道”。为方便自家车辆通行,某户村民在原路基础上,结合自身责任地,将道路拓宽至3米,并口头承诺供集体使用。村民们半信半疑,但看着小型农用车确实能通行,也就暂时放下了疑虑。
升级:1米围墙“拦”住生计
2021年,该户以“屋前废弃池塘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在池塘塘埂及邻近田埂上修建防护围墙。此举引发花屋组村民担忧:围墙是否会阻碍大型农机下田?经协商,双方达成口头约定,在围墙左侧预留通道并设置铁门,保障村民通行与农机作业。可没想到,农机越造越大,铁门却越看越“迷你”。近两年,大型收割机往门口一卡,直接“卡壳”。这户人家还把过路处堵了个严严实实!村民们怒了:“说好的通路呢?这是要断咱的生计啊!”
冲突:泥巴堵路、躺地拦机
矛盾像火苗,一点就着。村民要求拆墙拓宽,户主妻子刚点头,转头又以“柱子不在拆除范围”为由,连夜用砖块把墙“补”了回去。这下,村民们彻底炸了锅,直接动手拆了围墙新补的部分,还捎带手把封路的其他围墙也推了。自此,双方开始“泥巴大战”——你堆一坨泥堵我路,我铲一车土挡你门。秋收时节,收割机被堵在田外,村民们只能弯腰扛粮食。
破局:三年调解“磨”出协议
这场“路战”惊动了镇政府、村委会和司法所。调解员小谢苦笑着说:“这三年,我和之前的司法所同事跑了不下二十趟,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从拉家常到讲法律,从算经济账到谈邻里情,终于在今年9月24日晚,双方握手、签了协议。
结局:路通心也通,笑颜重现田埂
今年以来,竹市镇始终将维护稳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坚持“新官理旧账”,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实行“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方案”,明确包案领导、责任部门和化解时限。2025年“治重化积”7件,受理调解事件49件,其中口头调解35件、书面调解14件,按期办结率100%。据悉,竹市镇已将此案编入《基层综治中心示范带动建设典型案例》,并计划在全镇推广。万里村的三年“路战”,最终以“路通心畅”收尾,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唯有平衡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以沟通化解分歧,方能绘就路畅人和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