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声”入人心 点亮青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音乐不是选修课,而是陪伴学生成长的‘心灵维生素’。”10月12日,新邵县第八中学音乐教师袁婷谈及音乐对学生的意义时,语气坚定。从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到选择扎根偏远农村高中任教,她始终带着对音乐教育的热忱,打破人们对音乐课“副科”的偏见。十余载耕耘,袁婷走出了一条用音符浸润成长、“声”入人心的教育之路。

        “以前觉得音乐课就是‘放松课’,直到遇见袁老师。”高二学生王园的话,道出了许多学生的转变。为改变学生对音乐课“放松课”的认知,她推行“情景化教学”:讲解古典音乐时,她会播放《梁祝》动画片段,让学生在画面与旋律中直观理解“小提琴模拟蝴蝶飞舞”的技法;教合唱时,她把学生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声部,借季节意境引导大家把握音色强弱。更让学生们惊喜的是,袁老师主动“接轨”流行文化,用学生喜欢的乐队分析摇滚乐节奏特点,借短视频热门歌曲讲解和声编排技巧。“当学生发现自己爱听的歌里藏着音乐知识时,学习兴趣自然就提上来了。”袁婷说。

        除了课堂教学,袁婷更看重音乐的“治愈力”。高二学生孙蕾曾因学业压力变得内向,袁婷发现她总在音乐课上跟着钢琴旋律哼唱,便主动邀请她加入合唱团,并利用午休时间教她弹琴。如今的孙蕾不仅性格开朗,还成了合唱团领唱。14年来,袁婷的音乐教室里总有学生来弹琴唱歌,或与她倾诉心事。“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生不愿说的话,会通过一首歌、一段旋律传递给我。”如今,她的手机里还存着几十段学生录制的音乐片段,每一段都是青春的见证。

        作为学校美育教研骨干,袁婷牵头构建了“基础+特长+实践”的三阶音乐课程体系。基础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音乐鉴赏》《基本乐理》,为学生夯实美育基础;特长层组建合唱团、民舞社团、流行音乐社,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实践层则组织校园歌手大赛、推荐学生参加“村光大道”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收获成长。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李熹珩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