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当酸奶浓如奶酪,真的更健康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期,一种质地浓稠、蛋白质含量高的“干噎酸奶”悄然走红,成为消费新宠。它为何备受青睐?价格为何远高于普通酸奶?追捧背后又有哪些健康疑虑?10月14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与专家解读,一探究竟。

        市场扫描  占据C位价格高  线上线下齐热销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与便利店发现,干噎酸奶已占据酸奶冷藏柜的醒目位置。在双清区某连锁超市,这类产品多为独立盒装,口味以原味与蓝莓味为主,部分品牌还推出低糖款,包装上“乳清过滤”“高蛋白”“零蔗糖”等字样格外突出。其价格普遍在12元至18元/100g,约为普通酸奶的2倍至4倍。

        便利店则更侧重即时消费,除原味产品外,还出现添加少量食用盐、质地接近奶酪棒的“干噎酸奶酪”等新品,单价在8元至10元。“晚上经常卖断货。”五一南路某便利店店长唐女士表示。

        线上销售同样火爆。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头部品牌月销量达数千至数万件,口味也更加多样,从抹茶、巧克力到百香芒果、藻蓝蛋白等不一而足,不少产品还标有“低卡”“代餐”等标签。

        不过,线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配料表标注模糊,缺乏明确厂家信息,售价较低,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

        市民声音  爱其营养口感,愁其肠胃不适

        “健身后吃一盒特别方便,高蛋白又管饱,比冲蛋白粉省事。”28岁的上班族胡女士是干噎酸奶的忠实消费者,每周都会囤货,将其作为运动补给或加餐。

        另一位消费者张女士则喜欢其独特口感:“像‘不冰的冰淇淋’,绵密清爽,既解馋又补蛋白。”

        追捧之外也有不少负面反馈。在小红书等平台,有网友分享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此外,不少尝试自制的消费者也纷纷“翻车”——有人用纱布过滤酸奶后出现腹泻,最终放弃自制。

        “自制时乳清过滤程度难控制,口感不稳定,最后还是买现成的。”有消费者坦言。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曾明民指出,自制干噎酸奶存在卫生隐患,“过滤用的纱布必须严格高温消毒,否则易引发肠胃问题。”

        专家释疑  读懂标签三步走  按需选择更健康

        针对干噎酸奶的消费争议,曾明民从营养角度作出解析,并给出选购建议。

        据介绍,干噎酸奶的核心工艺是“乳清过滤”。通过去除乳清,牛奶中的蛋白质得以浓缩,含量通常达7%至10%,远高于普通酸奶,因此受到健身人群青睐。但乳清中富含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也随之流失,使其微量营养素普遍低于普通酸奶。

        曾明民提醒,两类人群需特别注意:一是肝肾功能不全者,过量摄入高蛋白可能加重代谢负担;二是肠胃敏感者。食用后若出现不适,可能源于两方面:短时间内摄入过多蛋白质,肠胃难以适应;或产品中添加的代糖(如赤藓糖醇、三氯蔗糖)引发腹泻,长期过量摄入还可能扰乱肠道菌群。

        在选购方面,曾明民提出“三步读标签”法则:

        一看配料表:成分按含量降序排列,建议选“生牛乳”排第一的产品。不要被“零蔗糖”误导,此类产品常含代糖,长期摄入无益健康。配料表越简单越好。

        二看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碳水化合物”一项。对于普通原味奶制品(如无糖酸奶),其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乳糖,含量通常在4克至5克/100克左右。若数值显著偏高,说明产品中额外添加了糖。

        三看人群适配性:控糖人群可选原味或低糖款;儿童、老人及肠胃功能弱者应从少量试起,观察身体反应。

        曾明民强调,干噎酸奶可作为膳食补充,但不能替代营养均衡的正餐。“消费者不应被其‘健康光环’盲目吸引,保持饮食多样性,才是可持续的健康之道。”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李熹珩 通讯员 谢翠玲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