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一根黄花振兴一个山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明年,我们村的黄花种植总面积将达到460亩,出产鲜食黄花88万斤,销售收入突破250万元!”10月9日上午,绥宁县瓦屋塘镇三星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袁治安带着村民在最新扩建约13公顷黄花种植基地上劳作。

        三星桥村位于雪峰山腹地,平均海拔800多米。这个依靠高山有机茶叶和高山牛羊养殖实现小康的高寒山村,是如何依靠发展黄花种植产业步入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的?

        5公顷实验田

        历史的车轮驶入2022年,三星桥村村“两委”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村里约933公顷山林已经得到充分利用,难以进一步扩充有机茶叶种植和牛羊养殖空间,如何带领村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改革开放初期,因为我们村里的土地富硒,曾经种过几年黄花,专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出口国外,红火过一阵子。”村里一位老支书提醒。

        “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确,村里的山林已经得到科学利用,但90余公顷高山水田却还停留在低产出水平。

        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2022年初,三星桥村与祁东县俊宇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黄花产销合作协议,确定由该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支持,并负责保底收购。

        “按照生长规律,秋后将苗子种下去,第一年每亩就会有1000斤左右鲜黄花出产,第二年达到2000斤,第三年可以达到3000斤的盛产水平,且每种植一批能够持续收益8到10年。按照每斤新鲜黄花2.5元的多年均价计算,种植黄花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祁东县俊宇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魏远介绍。

        虽然从纸面上清晰解决了黄花的“种”与“销”问题,可到了实际操作层面,村民还是犹豫不决。

        “我先来!”袁治安第一个“吃螃蟹”,年逾五旬的他带头种植黄花约0.12公顷。

        “我也来!”三星桥村党总支副书记袁中华紧随其后,全家发展黄花菜约0.33公顷。

        “我们也来!”村里有机茶叶和牛羊种养大户刘飞燕、杨桂草等,也加入种植队伍。

        “不能漏了我!”官路社区种植大户黄艳看准时机,一举流转土地近1.5公顷,全部种植黄花。

        在众多“吃螃蟹”的人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响应,当年,全村共种植黄花约5公顷。

        幸福的烦恼

        2023年7月,三星桥村高山富硒黄花开始采摘的第2个月份,村里的掌舵人袁治安“头都大了”!

        首先是长沙一家连锁月子中心多次打来急电,要求每天保证给该中心提供200公斤鲜食黄花。

        其次是邵阳一家知名连锁土菜馆,每天订购70公斤鲜食黄花。

        还有绥宁县的上百家农家乐和民宿,每天的总订购量超过600公斤。

        “我们刚刚种植第一年,哪来这么大的出产,而且物流也没完全配套,真是焦头烂额!”袁治安说。

        原来,2022年秋冬,第一批苗子刚刚下地,三星桥村村“两委”便组织该村全体黄花种植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2023年初春时节,在祁东县俊宇食品有限公司“承诺保底收购,鼓励自产自销”宽松合作方式的激励下,村“两委”干部兵分数路,带领合作社核心人员,揣着宣传资料,奔赴长沙、邵阳、怀化城区及周边县域开展促销宣传。

        “我们围绕富硒、有机、药食同源和鲜食4个亮点开展宣传,效果明显。在怀化,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跟我们签订了一份试销协议,刚开始每天上架20公斤,一个星期后就猛增到每天80公斤。”负责怀化片区销售工作的袁中华说。

        “每亩新植黄花苗子第一年的最高出产也就1000斤,叫我怎么满足这四面八方的需求?”在三星桥村当了数十年村干部的袁治安急得直跺脚。

        关键时刻,“老东家”祁东县俊宇食品有限公司给三星桥村解了围,通过与长沙等地的大客户协商,由“老东家”调配其他地区优质鲜食黄花满足对方需要。

        “从前,人们是不习惯吃新鲜黄花的,因为新鲜黄花含有一定秋水仙碱。我们非常感谢祁东县俊宇食品有限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去蕊、焯水、浸泡的鲜食方法,让我们的高山富硒有机黄花能够一炮走红。”袁治安表示。

        “三星桥村鲜食黄花之所以能够成为网红美食,除了其富硒和有机的特殊品质以及食用方式的革命化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随着民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传统‘药食同源’理论得到高度认可和真诚推崇!”邵阳学院民俗研究专家唐文林教授认为。

        腰包鼓,人气旺

        尝到种植黄花的甜头后,三星桥村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于2023年秋冬,新增黄花种植面积6公顷;2024年秋冬,继续新增黄花种植面积约6.67公顷。到2025年上半年,三星桥村黄花种植面积已超17公顷,可出产鲜食黄花接近25万公斤,销售额超过125万元。

        “今年,鲜食黄花的收购价格稳定在每斤2.7元,我原来种植的1.7亩黄花菜如今已经到了盛产期,共收获5100多斤鲜食黄花,销售收入将近1.4万元。”袁治安如数家珍。

        当年大胆加入三星桥村黄花种植队伍的“外来户”黄艳,今年依托近1.5公顷黄花,销售收入更是接近18万元。

        “有机茶叶飘四海,高山牛羊走四方;三星再添一宝贝,鲜食黄花俏似金。”黄花实现规模种植,最受益的还是三星桥村普通村民。高山黄花的采摘周期长达3个月,按照目前黄花采摘工价每公斤1.8元计算,一个劳动力每天可以采摘75公斤左右,工资能够达到135元。

        “今年黄花采摘高峰时期,需要200多人同时开工,预计到了明年,高峰时期需要400多人上岗。”袁中华说。

        据袁中华介绍,三星桥村已经形成内部用工“闭环”:每年开春,需要大量劳力给黄花苗追肥;4月至5月,采茶;6月至8月,摘黄花;9月至12月,牛羊催肥;春节前夕,牛羊宰杀和运送。

        “近年来,我每年采摘黄花的收入不低于5000元,再加上采茶、帮助宰杀牛羊和追肥催肥等收入,每年在家门口就业的总收入超过2万元。”三星桥村三组年逾五旬的彭清莲高兴地说。

        “从前,我们三星桥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现在,已经成为瓦屋塘镇同类村中的首富村。家家建新房、买小车不说,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中,加入茶叶、牛羊、黄花种养大军,村庄告别了以往的萧条,每天人来人往,鸡犬相闻,笑声不断。”联系三星桥村的瓦屋塘镇副镇长付丽川介绍。

        据悉,随着黄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三星桥村先后建起了鲜食黄花冷库和干黄花加工车间。

        “小小黄花,摇曳的不仅仅是财富,更是勇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当前,我们正在总结三星桥村的乡村振兴经验,准备向条件相近的岩湾村、庙湾村等村推广。”瓦屋塘镇党委书记杨磊表示。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通讯员 黄通翔 莫再安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