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场关乎城市“强筋健骨”的“大手术”——排水防涝工程,在市城区大范围推进。预计到2028年前,将完成市城区18个易涝积水点、60余条未进行雨污分流的城市道路地下管道的改造任务。届时,城市内涝难题将得到有效改善。这项投入8.26亿元的民生工程,是我市坚持以民生为本,践行发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将七成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就是筑牢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扎实推进稳就业、促增收各项工作,努力让群众生活更有底气、更有奔头。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社保惠企、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全面落实。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不断扩大岗位供给,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超40万人;尤其自2022年以来,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前三。这些扎实的民生保障,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着力点就在哪里。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在于站稳人民立场,精准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有限财力优先投向群众呼声最高、需求最迫切的重点领域,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持续发力。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十七中等一批学校建成投用,宝庆医院、市中心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一期)等项目扎实推进,资新社区“玖玖红”爱心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从“愿景”变成了“实景”。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民生工作无小事,也无易事,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来不得半点虚功,必须出实招、见实效。“十四五”以来,我市聚焦民生工作,坚持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不断巩固完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效机制,从“学位攻坚”到“养老提质”,从“住房安全”到“饮水安全”,每一项任务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如今,新建的学校里书声琅琅、改造的老旧小区焕发新颜、提质的乡镇卫生院守护着群众健康……一个个民生实事项目不仅建得好,更用得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向未来,我们当以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更实举措破解民生难题、更优供给回应民生期待,描绘更多“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幸福图景,让群众的笑容更灿烂、日子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