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罗军 实习生 兰峰)10月18日,湖南农业大学李林和刘登望两位教授再次来到洞口县杨林镇。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的小籽花生选种、提纯、复壮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并对各村种植户预留的种子进行了逐一筛选,为来年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杨林镇的发展,是一个关于解放思想、发掘优势、精准发力的故事。自2023年以来,该镇充分认清自身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锚定小籽花生这一特色产业持续发力。通过广泛动员、政策引导,并依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提供的坚实科学技术支撑,成功摒弃了旧有观念,推动小籽花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180多公顷。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该镇草塘村的肖建林成了一个生动的注脚。他曾经有个响当当的绰号——“铁脑壳”,形容他过去性格执拗、固守传统。长期以来,这位种粮大户只种植水稻,但由于当地干旱气候的影响,收成始终不尽如人意。在镇村干部的反复引导和教授们的技术支持下,肖建林的“铁脑壳”终于在2024年开了窍。他毅然转型,开始大规模种植小籽花生,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思想的闸门一旦打开,创新的活力就奔涌而出。收益增加的肖建林并未满足,他开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今年,他做出了一次在湖南花生种植史上都颇为大胆的尝试——种植秋花生。10月18日下午,李林和刘登望专程来到他的地块中,现场察看了秋花生的生长情况,并对这一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认可。此外,肖建林还灵活利用育秧大棚,进行西瓜反季节种植。眼下,他的秋西瓜进入收获季。相比夏西瓜,他的秋西瓜口感更加香甜,市场售价比夏西瓜每公斤高出2元。他说:“我的这3亩秋西瓜,产量还可以,预计可收4500公斤。”
曾经的“铁脑壳”,如今成了勇于突破传统、拥抱科技的“新农人”。肖建林的转变,不仅增加了自身的经营收益,还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发展秋花生、延季蔬菜等特色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