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我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月17日,在邵东市仙槎桥镇灵山寺村,说起村支书唐红强,不少村民竖起大拇指:“他是咱们村里的‘定海神针’。”这位曾在广西桂林服役3年的退役军人,十多年来扎根一线,成为村民心里最踏实的“主心骨”。

        迎难而上破困局

        “我想要为家乡干点实事。”2011年,唐红强带着这句朴素的誓言参选原北斗村村委会主任。彼时的村里,不仅管理混乱、民心涣散,更因治安问题频发被视为“乱村”。唐红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回乡挑起治乱兴村的重担。

        上任伊始,唐红强便面临“缺水”和“人心散”两块硬骨头。原北斗村地势高、水资源稀缺,村民需到两公里外挑水,“吃水难”成了制约发展的“拦路虎”。同时,村里矛盾频发,村民对村干部缺乏信任。面对困境,唐红强没有退缩,他决定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吃水难”问题入手。

        可筹钱打井谈何容易?唐红强率先捐出1.3万元积蓄,发动党员带头集资,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筹集资金48万元。为了找到水源,他辗转请来省级地质专家勘测定位,历经三年奔波,成功打出5口深水井并配套建成水塔,彻底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缺水问题。

        这一仗,让他赢得了民心与威信。2017年,唐红强近乎满票当选合并后的灵山寺村党支部书记。

        此后,他又自筹20余万元,修通3.1公里机耕道,打通农业机械化“最后一公里”。推进危房改造时,面对部分村民的守旧观念,唐红强带着村干部泡在村民家里算安全账、经济账,最终推动全村300多间危房拆除,实现“危房清零”,让村民住上了“安心房”。

        创新治理化积弊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不抓治理,发展就是空谈。”面对村里遗留的治安乱、风气差问题,唐红强决心彻底扭转局面。他从建强村“两委”班子入手,带头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公开透明、符合民意。

        村里宁家两堂兄弟因宅基地纠纷,对簿公堂近十年。2023年,唐红强带领村“两委”连续调解月余。最后两天两夜,他和两人在村委会办公室,反复沟通协调:“要不试试‘等面积置换’?你们各让一步,这事就算翻篇!”最终,兄弟俩握手言和,当场签了调解协议。签字时,两兄弟握着唐红强的手说道:“唐书记,就冲着您这份心,我们服!”

        更让村民振奋的是,在唐红强的带领下,灵山寺村在2023年成功摘掉“禁毒重点村”帽子,村风民风焕然一新。同年,村里完成全邵东市首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组卷,迈出村级事务数据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一步。

        如今的灵山寺村,邻里和睦、秩序井然,再也不是当年的“后进村”。

        唐红强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曾有不明情况者非议他,村民立刻挺身而出反驳:“没有唐书记,哪来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扎根群众解民忧

        “我这一生,最自豪的两个身份,一个是军人,一个是村支书。”部队锻造的雷厉风行、无私奉献的品格,早已融入唐红强为民服务的点滴。

        “跟着唐书记,我们心里有底,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82岁的黄庆堂老人提起唐红强,眼眶泛红。唐红强不仅帮老人申请了低保,还为其安排了村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多了1200元收入。

        多年来,唐红强自掏腰包帮扶弱势群体、资助困境学子、慰问村里困难退役军人。“有困难找唐书记”成了灵山寺村最温暖的约定。唐红强的老战友苏纲回忆:“自我认识他起,他就一直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这么多年下来,累计总额少说也有十几万了。可他既不记账,也从未向任何人索还。”

        “村民有困难找到我,我不能不帮啊!”谈及十余年的坚守,唐红强的回答简单而有力,“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既然乡亲们信得过我,把我选上来,我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实实在在为大家干点事。”

        如今,唐红强又瞄准了乡村振兴的新目标:“依托村里的交通和生态优势,发展文旅产业,把灵山寺村打造成仙槎桥镇的‘后花园’。”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王秀丽 通讯员 夏泽彪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