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蒋易薇 通讯员 彭伟)“现在出行更方便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10月15日,在洞口县大屋瑶族乡,村民们指着一条条整洁平坦的乡村公路喜笑颜开。今年以来,该乡以“六零”工作法为指导,创新推行“党建+养护”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显著提升了农村公路管养效能和出行品质。
为破解乡村道路管养难题,大屋瑶族乡党委强化组织领导,将党支部建在养路一线,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多支“护路先锋队”。通过把道路巡查、日常维护等任务融入网格、责任到人,构建起“党组织带头、党员示范、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严密责任体系。
工作中,党员冲锋在前,紧盯路面破损、积水等问题,带头攻坚克难。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路域环境美化,共同打造“畅通、安全、舒适、美观”的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一律公开公示,全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使道路养护真正成为阳光工程、民心工程。
据悉,自该模式实施以来,全乡130余公里乡村道路实现了从“无人管”到“人人管”的根本转变。截至目前,该乡已累计修复破损路面1200平方米,清理疏通边沟8公里,及时处置安全隐患1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