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正推动延续了百年的传统加油站业态迎来历史性变革。在邵阳,新能源市场侵袭传统加油站业态的寒潮已让业界感受到了阵阵寒意。邵阳加油站将如何突破困局、为自身发展“加油”?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及周边站点,记录行业生存及转型的真实图景。
衰减的油枪
晚高峰的泥湾,车流密集,双清加油站的加油区却显得有些空旷,进站加油的车辆不多。站长王力先的话语中带着怀念与失落:“三四年前,这里早已排起长队。如今新能源车越来越多,排队加油的现象不多了。”
这种由新能源车带来的寒意并非个例。在衡邵高速邵阳北收费站出口,邵阳北加油站负责人周海河更为焦虑:“汽油销售量断崖式下滑,我们初步预计,2025年的销量将比2022年下降40%以上。”他认为,激增的新能源车数量,让加油站遭遇了强烈冲击。
冲击不仅来自路上,还来自曾经最稳定的“朋友圈”。在中国石化西湖路加油站,领班曹雁遇见一位久违的货车司机,一句“好久不见”的问询,得到的答案却是“去年换了新能源车,只充电不加油了。”曹雁苦笑道:“这样的老主顾越来越多,我的‘朋友圈’正在快速缩小。”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志国用数据印证了大家的感受。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新车销量超1200万辆,替代成品油约5000万吨,直接挤压了燃油消费市场。他进一步指出,“在邵阳,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和物流货车等‘用油大户’正持续推进电动化,叠加近两年‘以旧换新’等政策驱动,进一步加速了邵阳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换,对传统加油站的冲击无疑是显著的。”
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邹振中介绍,随着碳达峰行动的推进,节能降碳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替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湖南省加快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行动计划、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加大的置换补贴……近两年,国家、湖南省陆续出台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邵阳,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了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汽车还将持续迅猛发展。
感叹“蛋糕”被新能源汽车切走的同时,不少加油站也指出行业存在另外一个更为现实的困境:同行之间的内卷也正在加剧。
近几年,市城区加油站持续增多。今年,大祥区又新增了2座加油站,双清区也预计有2座将投入运营。截至目前,市城区加油站密度高达每3公里1座。“蛋糕没变大,分蛋糕的人却越来越多。”中化石油雨田加油站负责人邓女士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加油站布点日趋密集,市场趋于饱和,竞争趋于白热化。
新能源浪潮与行业内卷双重压力下,邵阳传统加油站普遍感觉“冷”。
突围的尝试
困局之下,不少加油站已开始探索突围之路。
升级服务揽客。采访中,不少民营站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迅猛增长,但在路上行驶的燃油车数量依然不少,成品油市场仍然巨大,在激烈竞争中,服务升级是制胜法宝。“在我们这加油,有矿泉水、纸巾等礼物,还有专人帮助免费洗车,在抖音上也可以领取加油优惠券……”北塔区一家民营加油站,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站里的多重福利和服务。
“虽然‘圈’到一些‘粉’,留住了部分客户,但利润空间也被严重挤压,未来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该站负责人道出了很多同行的担忧。
掘金非油赛道。在中国石化西湖路加油站,非油业务成为务实的选择。依托易捷速购“线上+线下”双渠道,今年该站积极构建“半小时生活服务网”,精选米面粮油、洗护日化等高频刚需商品4000余种,推出“社区团购拼单”“夜间急送”等特色服务。车主、周边群众App下单,30分钟以内就能精准送达。“我们的订单持续增长,单日最高达648单。”曹雁介绍,如今非油业务已从加油站的补充项,一跃成为新的增长极。
拥抱电力转身。在中国石化宝城加油站后坪,10把充电枪为新能源车主提供补给。截至2025年10月,中国石化邵阳石油分公司已在全市布局221把充电枪,其中,新邵大坪站的“光储充一体化”模式更实现了电力盈亏平衡,运营成本降低20%。与此同时,该公司还稳步推进LNG加气战略,并将氢能布局提上日程。“通过综合服务,市城区加油站有效缓冲了油品销量下滑压力,展现出经营韧性。” 中国石化邵阳石油分公司经理李时斌介绍。
同为“两桶油”之一的中国石油邵阳分公司,同样重视非油与新能源业务,并力求取得突破。在衡邵高速火厂坪服务区,加油站超市转为自营,为非油创效提供了增长点;公司已建成运营3座充电站,基于市场需求,明确将加速布局,年内还将投运3座充电站,并建成5座光伏储能站。通过规模扩张,效益增长的探索之路不断深入。
尽管方式各异,但不少加油站都已行动起来。虽然各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压力,但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加快转型。他们深知:新能源时代,加油站不是要消失,而是要换一种活法;转型未必成功,可不转型一定出局;早转型一步,发展抢先一步。
未来的路口
当“衰减的油枪”成为现实,“突围的尝试”渐次展开,宣告邵阳加油站行业已经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只有明确方向路径,才能更好地转型、前进。
邵阳的加油站要如何为自己“加油”?
王志国建议,“两桶油”等巨头可凭借网络、资金与品牌优势,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将遍布城乡的综合能源服务站点网络转化为服务优势;势单力薄的民营加油站则需要寻找“小而美”的差异化路线,通过极致服务或深耕细分市场立足,赢得生存空间。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有明确的规划。“我们正加速绘制能源服务新版图,计划2026年前建成10座综合能源站,隆回青丰站将集成加油、加氢、充电、光伏等功能,打造区域能源补给中心,同时,推进26座加能站社区化升级,融入易捷速购、文旅推介等多元服务,打造‘三公里生活圈’的核心节点。”李时斌介绍。
“我们锚定‘油气电氢服’一体化目标,短期内聚焦充换电网络差异化布局,长期则推进‘能化产品综合化、非能业态多元化转型’,打造集‘快充、氢能加注、光伏储能、汽车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从‘卖油’向‘卖能源+服务’转型。”中国石油邵阳分公司零售部相关负责人曾昭棠介绍。
每个加油站的转型路径不尽相同,但拥抱变化的决心始终如一。在这场深刻的能源变革中,越来越多的邵阳加油站正打破“油本位”传统思维,锚定“能源+服务”的新坐标,奋力为自身发展“加油”。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只要方向清晰、步履坚定,相信他们定能在转型大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