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项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如繁星璀璨,87项国家级荣誉若明珠生辉。自2022年7月立项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以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舵、改革为桨,在职业教育大潮中劈波斩浪,交出了一份厚重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擎旗定向筑根基 现代治理开新局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该院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思想根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委班子连续获评市级优秀,党建引领如春风化雨——“党建+专业建设”赋能学科升级,“党建+乡村振兴”厚植乡土情怀,“党建+团建”激扬青春力量。
治理体系同步革新。修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完成61项制度“废改立”,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四梁八柱”。内部审计持续强化,完成合同审核280余件,部门考核细则迭代升级。全校教职工新章程与党纪法规考试合格率均达100%,精细化管理已融入高质量发展血脉。
在学校把学校当家、把学生当亲人、把育人当事业“三把三当”精神引领下,平安校园、绿色低碳、清廉单位等荣誉接踵而至,学生对管理满意度达94.53%。治理现代化的种子,正在资江之滨茁壮成长。
德技双修育匠才 名师淬火铸重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该院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与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三全育人”改革将德育、体育、美育、劳育权重提升至40%。思政创新成果显著:入选教育部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成员单位,建成4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学生作品《青春烽火:塘田战时讲学院的抗日记忆》获省级特等奖。
技能培养同步跃升。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318项,电子商务技能、智能电梯装配调试等赛项勇夺全省第一。绿茵足球社首登“湖南省高校活力社团”百强榜,奏响青春与匠心的交响。
师资建设双轨并进。208名教师完成转型,“双师型”教师占比突破50.41%;教师教学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项。引进博士4名、省级大师1名,“楚怡”教学名师、创新团队等省级荣誉熠熠生辉。一支“四有”教师队伍,正托举学子触摸星辰。
专业集群链产业 产教融合破壁垒
该院紧扣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与邵阳“3×3”产业体系,新增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汽车等12个专业,撤销5个旧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投入3548万元建设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电梯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评省级优秀。
产教融合纵深突破。与比亚迪、华为等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170个实训基地,牵头成立“全国电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获评工信部“麒麟工坊”、全国工商联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
“三教”改革硕果盈枝。建成12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3部云教材,2部教材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楚怡工匠计划”与邵阳学院联合培养236名本科生,中高职贯通培养1210名学子,职教改革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科技赋能哺桑梓 职教标准出国门
该院以科研改革激发创新动能: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较2020年增长588.26%,授权发明专利创历史新高。与市农科院共建省级“瓜类种质资源开发中心”,推广农业技术2项,为企业、农户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非遗”产业学院为湘企创效900余万元,《天下邵商》丛书铸就民营经济研究智库。
社会服务辐射四方。建成8个市级以上培训基地,开展非遗技能培训6万人次;“湖南省全民数字素养基地”落地生根。藏族毕业生扎西次仁获教育部“基层就业卓越奖”,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实至名归。
国际舞台同样闪耀。机电一体化、畜牧兽医职业标准获坦桑尼亚教育部认证,服装设计专业拟定越南国家职业标准。承担老挝国家教材编写任务,启动中德软件技术合作项目,学院智慧之光,正照亮“一带一路”的广袤天地。
从党建领航的治理革新,到德技并修的育人实践;从专业集群的产教共振,到跨越山海的标准输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双高”建设为笔,在职业教育版图上挥毫泼墨。
当“楚怡”薪火点燃邵水河畔的职教梦想,当产教融合的齿轮带动区域经济腾飞,这所扎根湘西南的高职院校,正以鲲鹏击浪之姿,向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奋力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