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讯(记者 伍洁 通讯员 颜祺 刘伟云)“以前小区路面坑坑洼洼,管道也老旧了,住着总觉得不方便。现在好了,路面平整了,管网也换了,楼道粉刷了,绿化也搞起来了,整个小区焕然一新。”10月23日,站在大祥区百春园街道美林园小区新铺设的沥青路上,小区居民张领难掩满意之情。张领的切身感受,正是大祥区老旧小区改造“以民为本”的生动缩影。
近日,大祥区2025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传来阶段性捷报:截至目前,全区纳入改造计划的13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涉及76栋居民楼,改造面积24.57万平方米,总投资5786万元,惠及2394户居民。昔日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正加速“逆龄焕新”。
为让改造真正改到居民心坎上,大祥区打出“组合拳”,以系统化举措推动改造提质增效。在组织保障上,组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提前一年开展项目摸底设计,科学制定时序表,为项目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在群众参与方面,大祥区通过院落会、入户走访、新媒体平台等多渠道宣讲政策,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2000余份,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40余场,围绕电梯安装、违建拆除、物业管理等关键问题“一户一策”听民意。同时聘请居民义务监督员30余名,全程监督施工质量,动态优化改造方案,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在改造理念上,大祥区打破“零散改造”模式,按“位置相邻、文化相连”原则推进成片规划;将改造与C级D级危房治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7项工作结合,既修屋顶、换管网,又整立面、增绿化,实现“房屋主体+周边设施”综合提升;同步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建立物业网格化管理,破解“改后失管”难题,构建“共建共管”长效机制。
资金保障方面,大祥区通过整合专项债、上级补助、棚改资金等政策资源,优先安排区级财政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确保项目“不等钱、快开工”;创新建立“政府为主、产权单位共担、居民自筹10%”的资金分担机制;挖掘小区人文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下一步,大祥区将继续紧盯工程进度与质量,确保13个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工,让更多居民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