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勇在“湘超”比赛看台上为邵阳队燃情呐喊。
10月29日上午,邵阳市中心血站成分献血室内,42岁的邵阳队球迷王勇平静地伸出手臂,等待抽血。随着采血针刺入皮肤,血液顺着透明导管缓缓流入分离机,王勇的第183次献血正式开始。
“邵阳,战斗!”在邵阳队比赛的看台上,总能听到王勇的呐喊声。作为球队最忠诚的追随者,他从未缺席任何一场邵阳队参与的“湘超”赛事,是球队最坚实的“第十二人”。而赛场之外,他坚持无偿献血19年、183次、69400毫升,用一腔热血,为生命护航。
2006年,王勇在新疆偶然得知一名维吾尔族小朋友因车祸急需输血,而当地血源紧张。没有丝毫犹豫,他躺上了采血椅。400毫升鲜红的血液,流淌进幼小的生命,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生命接力。“当时想法特别单纯,就觉得一点点血就能挽救一个孩子,太值得了!”王勇说,“没想到这一献血,就献了19年。”
2017年,血站工作人员袁娇向王勇介绍了成分献血的意义:“血小板半个月就能献一次,对大出血患者、白血病或癌症放化疗的病人来说,救治效果比全血更好。” 听完这话,王勇当即决定从捐献全血转向捐献血小板。从此,他每半个月来一次,成为了血站的“常客”。
“这8年来,看着他手臂上的针眼多了,头发也白了一些,但那份爱心,从来没变过。”袁娇说。
为了保证每次献血成功,王勇主动戒了烟酒,每天坚持锻炼。“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就要做到最好。”他笑着说。
与王勇相识20多年的老友曾清平说:“这些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到了献血日,他从不缺席。更难得的是,他把这份热情也带到了足球场上。这种始终如一的执着,让我们这些老朋友既敬佩又感动。”
王勇与足球的缘分,始于10岁那年的校队时光。中学时期,他以主力后卫的身份代表邵阳市五中出战“邵阳市中学生杯”足球赛,助力球队夺得季军。“足球早就不只是爱好了,更是刻进青春里的记忆。后来工作忙,上场踢球的机会少了,但还是一直热爱足球。”王勇遗憾地说。
2015年,王勇以领队身份,与现任“湘超”邵阳队主教练陈杰、球员罗帆、聂翔等人并肩作战,代表邵阳队征战省级比赛。从那时起,他便从场内走向看台,成为邵阳队最坚定也最懂球队的“第十二人”。
每逢邵阳队比赛日,无论主场,还是客场,王勇的身影总会出现。整场比赛,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绿茵场。球员拼抢时,他振臂高呼;球队落后时,他不停呐喊鼓舞士气;进球瞬间,他纵身跃起欢呼,仿佛自己也置身赛场,与球员们一同拼搏。
“一场比赛下来,我要喝完整整5升水,金嗓子含片更是从不离身。”他笑着调侃,“嗓子可以哑,但为邵阳队加油的气势,绝对不能输!”
最让王勇难忘的,是邵阳对阵常德的那场硬仗。“最后10多分钟,场上局面特别不利,我心里特别着急,就觉得必须拼尽全力喊,让队员们感受到我们球迷的力量。”为了给邵阳队加油,王勇拼命击鼓,硬生生敲破了两个鼓面。“最后1分钟,邵阳绝平常德,这是我们球迷和场上球员一起缔造的奇迹!”谈及当时的场景,王勇依旧难掩激动。
“每一次伸出手臂献血,都像一场仪式。”王勇微笑着说。握拳、松开,配合护士的指令,动作娴熟得如同在看台带领球迷挥臂加油。这只一次次献出热血的手臂,也一次次在球场边奋力挥动,为邵阳队加油。
“作为铁血宝庆的球迷,我既要在赛场上为球员燃情呐喊,也要用我的热血守护生命,给更多人带去希望。”王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