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总让人称羡,但我们家的三个孩子,也各有独一无二的成长轨迹——没有一蹴而就的惊艳,却藏着一步一脚印的坚持,藏着慢慢绽放的芬芳。
越儿学业从无波澜,最终就读了专科学校。我未曾焦虑,只笃信“成绩之外,尚有天地”——这孩子虽不擅应试,却揣着端正的三观,藏着孝顺懂事的真心。自踏入大学校园,他便主动寻得磨砺的机会,把青涩慢慢磨成沉稳。后来,他攥着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的证书,敲开了湖南工商大学的大门。大四校园招聘季,他更成了众人眼中的“黑马”,多家上市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一份前景可期的职业,是他用努力换来的最好馈赠。
乔儿,曾让我在辅导的焦虑里,学会了“降低期待,接纳不同”。她的思维总慢半拍,我握着课本把“鸡兔同笼”讲了五遍,她眨着无辜的眼睛说还是不懂。我因她的懵懂血压飙升,最后只能轻轻放下执念:只要她勤快上进,踏实做事,便不算辜负人生。也正因这份期许,我始终把“劳动创造价值”刻进她的成长里——作业可以延后,家务却从不能缺席。我想让她在扫地、洗碗的细碎里,读懂“踏实”二字的重量。如今,她说“越学越轻松”,说她按照我的指引,探索出一些学习方法,效率日渐提高。才懂那些年我的包容与引导,终是帮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
卓儿,是让我既欣慰又愧疚的存在。他机灵讨喜,但聪慧如他,却总难拔尖。他较懒散,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是常事,字迹潦草得像“鬼画符”。我当年的疏忽与放任,竟成了他成长里的小遗憾。为了纠正他的握笔姿势,我买来握笔矫正器,每天陪他练习。有时他不堪重负,跑到烈日下打滚,崩溃大哭。我心里又疼又急,却只能咬着牙陪他坚持。
最让我费心的,是卓儿的作文。平日里口齿伶俐的孩子,一遇作文便像被施了魔法,半天憋不出一个字,被老师要求重写的次数,早已数不清。他厌弃书写,还连带抵触文科。他匮乏的阅读量,苍白的生活体验,更成了写作路上的拦路虎。我试着陪他开启“睡前阅读”,可他总囫囵吞枣,读过的文字像指间沙,漏得无影无踪。我便陪着他从仿写起步:把优秀作文拆成段落,逐字逐句分析写法,再教他捕捉细节、梳理思路……如今他虽未写出文采斐然的篇章,却已能勉强成文。
孩子的成长之途,没有捷径可走。往后的日子,我仍愿做他们身后的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