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效能升,则百姓安、发展稳。日前,全市社会治理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召开,发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动员令。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时时放心不下”的共识,激发“一抓到底”的决心与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系列评论,聚焦实践路径展开系统阐释,引导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把准方向、讲求方法、务求实效,全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以高效能治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目标明,则方向清;力行久,则事业成。
10月17日召开的全市社会治理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向全市党员干部传递出鲜明的工作导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非一朝一夕之功,须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锚定“让社会更安定、让人民更幸福”的目标,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当前,邵阳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既是有效应对各类复杂矛盾风险、筑牢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
锚定目标抓到底,首先要求我们深刻洞察时与势,在清醒与自信中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必须认清严峻形势与复杂挑战,在居安思危中保持清醒头脑。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结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催生出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压力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数字化浪潮下,网络诈骗、数据安全等新型风险潜滋暗长,对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势越是复杂,挑战越是艰巨,我们就越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将一次次考验转化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宝贵契机。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们拥有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于成势见效中坚定前进信心。今年是我市系统推进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的第四年,通过重点抓、持续抓、深入抓,基本实现了“一年强基、两年突破、三年巩固、四年成势”,整体质效初步显现。此外,我们成功构建起“网格化+综治中心+大数据”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出“邵阳快警”“‘六零’创建”等一批叫得响、效果实的工作品牌。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深化资源整合、聚合各方力量,就一定能破解治理难题,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
锚定目标抓到底,关键在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种责任感,不是一时一地的关切,而是渗透在思想深处、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的持久坚守与行动自觉。它既体现在领导干部胸怀大局、肩扛重责的担当里,也体现在基层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坚守中,更体现在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群众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中。前行路上,我们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始终秉持唯恐有失的谨慎和如负千钧的担当,将社会治理的目标任务时刻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上,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与执着韧劲,将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对基层治理能力的综合考验。前路虽艰,行则将至。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锚定目标不偏航,笃行实干不停步,就一定能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平安基石,让每一位邵阳人都能感受到稳稳的幸福与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