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莫让禁停标志沦为摆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近期,双清区建设路三角塘(湘运市场南侧)一“Y”形路口引人关注。这里本是人行道,设立了3处车辆禁停标志,但有些车主置若罔闻,将这里作为停车场。过往车辆和行人的抱怨与日俱增。

        为什么禁停标志成了摆设?表面上看是部分车主的个人素质问题,深层次原因则是由于执法疲软助长了“破窗效应”——因当地的交通执法长期缺位,一些车主便从最初的抱有侥幸心理变成了长期漠视,直至不少人认为把车随意停在路边合情合理。

        车辆违停带来的拥堵不仅影响当地通行效率,还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并存在安全隐患。要破解困局,需要执法部门以“零容忍”态度整治违停乱象。可以结合电子眼观测与巡逻抄牌,对重点区域实行“全覆盖+高频次”监管;可以在狭窄路段增设物理隔离、引导标线,以技术手段压缩违停空间;可以推出“随手拍”之类的举报平台,打通市民监督与执法处置的链条,形成社会共治。最后,上级部门需对因违停导致的长期拥堵投诉进行重点督办与问责,以压力倒逼责任部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禁停标志不应沦为群众漠不关心的摆设,执法者更不能因为“嫌麻烦”甘当旁观者。城市治理既要有警示,又要有决心。唯有让每一条管理规则都落实到位,才能彻底疏通城市的“毛细血管”,让城市更健康。

作者:王朝帅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