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别让“流量”压垮古街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月31日晚,长沙潮宗街一店铺临时脚手架与墙体突然垮塌,造成4人受伤,其中2人不幸遇难,均为25岁以下青年。潮宗街作为长沙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近年来通过文旅改造成为“网红打卡地”,事发时正值夜间旅游高峰,人流密集。

        这起看似偶然的施工安全事故,实则暴露了网红历史街区在发展中安全管理的诸多漏洞,为文旅融合发展敲响沉重警钟。

        历史街区“网红化”改造,安全不能让位于流量。潮宗街近3年装修工程数量激增,但对应的安全检查频次并未跟上改造的节奏,监管力度跟不上改造速度。这也意味着每一次装修施工,都可能成为“无人看管”的安全隐患,监管的滞后性与碎片化,为事故埋下了定时炸弹。

        商家与运营方不能为快速打造“网红场景”吸引客流,压缩施工周期、降低安全投入,将“短期流量收益”置于“长期安全保障”之上。但历史街区既要保留建筑文脉,又要满足现代文旅业态需求,改造中易出现“过度干预”。周边商户反映,涉事店铺此前疑似存在拆除承重墙、改动墙体结构的违规操作,而历史建筑的承重体系本就脆弱,违规改造直接埋下安全隐患。反观上海田子坊,在历史街区改造中引入墙体应力传感器、沉降监测设备,建立“实时安全预警系统”,实现“保护与安全”双赢,对比可见长沙潮宗街在技术防护上的缺失。

        对于历史街区商户装修的监管,理应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明确文物、住建、文旅等部门在历史街区施工中的职责,在施工过程中开展常态化检查,各环节应形成闭环管理,避免“多头管、没人管”。

        同时,历史街区应引入技术防护手段,对于涉及建筑结构改动的施工,必须安装实时安全监测设备,数据接入政府监管平台,异常情况即时预警。此外,还应引导街区运营方树立“安全即品牌”理念,将“安全管理”纳入网红街区的IP打造中,让安全成为长期吸引客流的核心竞争力。

        历史街区的价值,不仅在于“好看”,更在于“安全”与“可持续”。唯有将“安全基因”植入每一次改造、每一项运营,才能让古街既保留“历史温度”,又拥有“安全厚度”,真正实现文旅融合的长久发展,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作者:钟姝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