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尹玮)初冬时节,洞口县大屋瑶族乡马洞村的石蛙养殖基地里却暖意涌动。一方方生态池中,石蛙蛰伏水底,不时传出“咕咕”鸣响,仿佛瑶山深处的振兴序曲。在这片雪峰山环抱的绿水青山间,一场由党建引领的特色产业变革正悄然铺展。昔日青壮年外流的“空心村”,因石蛙养殖重焕生机,瑶乡群众手握产业“金钥匙”,奋力叩开致富之门。

能人返乡“点蛙成金”,组织护航“破浪前行”。“家乡黄泥江的水质我最清楚,上游还有野生娃娃鱼,养石蛙再合适不过!”去年底,在海南打拼多年的张敏,怀揣着技术和梦想回到马洞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振华带领村支两委主动对接,迅速成立服务专班,协调土地流转与各项手续。在乡党委牵线下,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联动发力,仅用三个月,6亩土地顺利流转,230万元投资项目落地生根。“党组织就像牵引绳,从注册到环评,全程都有党员跟踪服务。”张敏的感慨,道出了党建引领下返乡创业的“洞口速度”。
支部牵线“链”起产业,瑶胞共织“致富网”。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产业链条延伸到户。技术员丁甲双远赴福建南平,引回500斤种蛙、5000只中蛙;六位村民在支部牵头下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黄粉虫养殖等配套环节分包给周边农户,基地建设与运营累计创造临时用工600余个工时。“一天能挣80块,顾家增收两不误!”村民潘中安笑容满面。随着首批400斤成蛙上市,按每斤120元估算,产值可达4.8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了起初的顾虑,更多瑶乡群众主动融入“石蛙经济圈”。
党旗漫卷“蛙声一片”,振兴蓝图“跃动青山”。随着大屋村至马洞村村道提质完工,产业扩张迎来新机遇。党支部计划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20亩扩建计划,并明确土地租金以当前每亩300元为基础,未来随行就市场动态调整,这一务实举措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广泛支持。村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好项目,我们全力支持!”“三年后产值要破万斤!”潘振华信心坚定。目前,大屋瑶族乡党委正计划将马洞石蛙纳入“一村一品”规划,着力打造“党建+生态养殖”示范带。山窝窝里的石蛙鸣唱,与瑶乡振兴的铿锵步履交织,正谱写出新时代干群同心、共建家园的动人交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