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广袤田园有书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城步北青山顶,云海翻涌间,资江源头的清泉悄然启程奔向邵阳大地;新宁县金城书院中,传统礼仪课堂上,道德化为滋养群众心田的甘露;隆回县建华村农家书屋内,朗朗读书声里,千年文脉与时代新风交融共鸣……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推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通过修整与新建一批农村书院、打造与优化一批高品质农家书屋、上线与推广一批掌上农家书馆等措施,增强农村文化阵地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样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让书香赓续文脉、润泽田园,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我市各地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的协同发展模式,让农家书屋不仅成为村民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场所,更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推动乡风文明,持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精神粮仓”。

        隆回县七江镇建华村教师欧阳恩成,1991年在村里建起了少儿活动中心,创办起一个向全村学生、群众开放的“万册图书馆”。2014年他退休后,又成立“十里山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十里山留守儿童文化街”,并打造了102个农家书屋,每家书屋书籍少则300册,多则2000册,让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田野。

        新邵县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互融,不断激发农家书屋效能,让农家书屋成为新时代农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充电站”。该县已有农家书屋366个,社区书屋42个,总藏书量达40余万册。

        武冈市湾头桥镇龙泉村村民殷海云2021年筹资30余万元创办龙泉村农家书屋,为村民打造了一个集阅读学习、健身运动、文明实践、儿童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各地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村民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文化动力。

        新邵县潭溪镇利用农家书屋打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开办“星期一夜校”,开展主题教育、道德讲堂、礼仪培训、政策宣讲、业务培训、述职评议、交流发言等活动。

        新宁县马头桥镇坪山村利用农家书屋开设“夜间课堂”,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热潮,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该乡的佘家村、拱桥边村、李家团村等20余个村,将主题党日与农家书屋读书活动融合,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文化加油站”和“精神充电站”。

        新时代的“实践舞台”

        全市各地深挖农家书屋的多元价值,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家风故事会、普法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农家书屋逐渐成为传递知识、凝聚人心、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温暖阵地。

        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各地农家书屋传承优良传统,举办“我在书屋过佳节”“书香端午”“中秋诗会”等活动,通过非遗工坊、民俗展演、文化雅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传统民俗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让村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武冈市湾头桥镇龙泉村农家书屋是村里孩子们的“课后加油站”和“第二课堂”。寒暑假期间,文明实践员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在节假日,书屋还精心组织“手工创意课堂”“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

        在绥宁县,农家书屋已不仅仅是藏书之所,更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文明之风的传播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阵地。各村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农机科普活动,邀请农技专家讲解新型农机使用技巧;开展学生假期辅导,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帮助;结合苗族非遗,组织村民学习苗绣技艺,传承传统文化;定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将红色阅读与乡村振兴政策学习相结合,引导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隆回县妇联利用农家书屋做深做细做实“家”字文章,围绕形成良好“家教、家风”,广泛开展“最美家庭”等特色家庭创评活动,让“好家风”在全县生根发芽。近年来,该县的刘启后家庭等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范利军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曾玉萍家庭等被评为湖南省“最美家庭”。

        我市各地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持把农家书屋作为培育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新邵县潭溪镇通过农家书屋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各村(社区)更加文明、百姓更加幸福。

        新农村的“进修学校”

        “这本《农机使用与维护》太实用了,正好解决秋收后的农机保养问题。”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李家团村农家书屋内,李焜找到了自己急需的“课本”,喜形于色,“农耕时遇到难题,来这儿找本农技书翻一翻,既能解困惑,又能学知识,这书屋就是我们村民的‘宝’!”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家书屋变身村民的“智慧库”。我市各地推行“阅读+实践”模式,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活动,村民们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聆听专家讲座,掌握了生态种植、电商营销等实用技能,为果蔬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前没事的时候打打牌,今天赢明天输。现在,到书屋读书学习,学到科技养鱼知识,让我发家致富一辈子。”在隆回县大水田乡江沅村“农家书屋”翻阅科技书籍的廖云庭兴奋地说,以前由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整天沉溺在牌桌上,现在村里建了农家书屋,没事看书、学做生意,学会了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早就不打牌了。像廖云庭一样,放下手中牌,捧起书本学知识,掌握技术创业致富的村民,大水田乡已涌现出30多位:泷源村的廖祝军通过自学蛋鸡养殖技术,建立了凤翔蛋鸡养殖场,养殖蛋鸡3万余只,日产蛋万余枚,年获利30多万元;江源村的向荣学习了野猪养殖技术后养殖起野猪,年收入10多万元;泷源村罗孝长养殖的竹鼠,个头大,皮质好,远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团镇腊里村村民、省级非遗传承人伍前金利用农家书屋创立苗绣文化研究所、苗绣培训学校和开发公司,形成“研究+培训+产品开发销售+民俗文化旅游”的完整模式,培训农村留守妇女,让苗绣从生活用品变成文创产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近年来,该县通过“保护为先、宣传引导、融合发展”等举措,让47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我们紧扣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北塔区状元洲街道北塔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围绕群众需求不仅利用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还不断提升书屋服务效能,让农家书屋成为学知识、增技能、强素养的“充电驿站”。10月27日下午,社区在书屋开展“浓情北塔迎重阳,老人安康‘食’为先”为主题的邻居节活动,为群众带来一堂实用的“选食经”课程,指导大家科学挑选食材。

        农家书屋不仅成为农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重要场所,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延伸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根据地……

        一间间惠民书屋,既浓郁了广袤田园的书香,也浸润了广阔农村的人心,成为涵养乡风文明、提升群众素质、培育乡村文化人才的主阵地,更成为了引领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

作者:邵阳日报记者 欧阳德珍 通讯员 姜玉 罗扬心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