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龙宪智 龙秋萍
10月21日,绥宁县东山侗族乡东山村引水桥改造工程一派繁忙的景象,挖掘机、运沙车、搅拌车、摊铺机等全力开动,挖掘、清淤、疏通,浆砌2米多高的保坎,修筑5米宽的砂石路,铺设0.86千米的水泥路面。工程负责人介绍,该工程造价210余万元,这是该村改善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该村乡村振兴工程的一部分。
近年来,东山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曾先后获评“国家传统村落”,湖南省乡村振兴首批示范村,湖南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
抓实生态优势,营造魅力侗寨。
引水河交汇老鸦河,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给东山村注入了源头活水。金子岭、四清两座大型水库,绵延数公里,碧水汪汪,蓝天白云映照在湖水中,形成“两条林带一片水面”的生态景观,这里空气清新、湿润、洁净,让人倍感舒爽,一幅幅美丽画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多年来,该村以林长制改革为总抓手,探索推进“四绿”工作法,推进“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积极开展植绿、护绿工作,加快推进绿色东山建设步伐,以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全村有护林员18名,每周开展巡山2至4次。三年来造林3540亩,退耕还林650亩,开垦荒田荒地43亩,处置9起森林火灾隐患点,开展森林防火宣传15次,促进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保护。
为进一步扮靓村容村貌,东山村创新采取街道文明卫生评比工作,联动辖区物业管理中心,摆放大型垃圾桶540个,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激励村民共同维护村容村貌,建立起长效的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实现了村组户“三级联动”,并通过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增强了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实现村容村貌的优美呈现。
做足产业文章,打造富裕侗寨。
东山村立足本村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走出了以红提为主导产业的致富路。先后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牵头,成立“东山红提仓储保鲜物流服务中心”23家,依托冷链物流体系,进行红提保鲜、存储、运输,稳定产业链;不断加强与周边商超、市场对接,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平台销售等方式,连通合作社、农户与线上平台,有效拓展村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目前,全村共有红提1260亩,建设有红提示范基地15个,1个46亩的村集体红提产业园,全村红提产值达4000多万元,种植户纯收入约1600万元,人均创收约4500元。村集体经济从2022年的16.5万元,到2023年突破20万元。东山红提已经成为绥宁县一张靓丽的产业名片。2017年荣获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称号,2018年荣获湖南省第五届“湘葡绿品杯”评选金奖,2020年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
东山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油茶种植一千八百多亩。今年采茶籽46吨,预计产茶油3.15吨。东山花猪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名优猪种,该村着力养殖东山花猪3700头。养牛、养羊、养鱼等养殖产业风生水起,成为全乡发展生态产业的又一张名片。
激活文化潜力,构筑多彩侗寨。
近年来,东山村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聚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村仍然保留着唐未杨再思第六子杨政绾的飞山庙,宋代名将龙禹官、龙宗麻的东山大庙。2012年以来,东山村投资2300万,东山十字街道、村民锻炼区、同心广场、天圣场钟鼓楼、东山风雨桥,文化长廊、百孝园文化广场、民族民俗博物馆、同心寨门、自来水工程、学校等配套项目全面建成,为村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东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四月八姑娘节”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巫傩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至今还保留着吃黑米饭、出嫁姑娘回娘家等习俗。积极挖掘逗春牛、闹年锣、哭嫁、唱山歌、吹唢呐、拦门酒、长凳宴、铜钱舞、划彩船等非物质文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同步发展。
近年来,村里先后举办了“四月八姑娘节”“东山红提节”“十月兄弟节”“十月民族文化节”和“侗族抬故事”等非遗文化活动。今年9月25日,在百孝园民族文化广场举办了红提品鉴暨非物质文化旅游推介会。活动当天,让游客品尝了香甜爽口的精品红提,两市6县的演员表演了精彩的非遗文化节目,全村群众争相观看,热闹非凡,构筑了多彩侗寨。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不断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以自身文化建设为根基,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底蕴的文化村落。依托“农家书屋”,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民族文化发展空间。
如今的东山村,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人文之韵交相辉映,它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示着乡村振兴的成就,共同见证文明花开满庭芳的绰约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