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国卫”城 逐梦文明路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新起点续写城市管理新辉煌
城管指挥中心 申兴刚 摄
编者按:2012年—2016年是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黄金五年”。在这五年里,城市管理投入力度最大、整治效果最佳、社会反响最好。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聚力攻坚,摘下了“国家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今天,昔日的创建主力军重新出发,如何在变革中不断满足百姓对城市环境的更高期望?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续写城市管理辉煌?这是快速发展的城市留给他们的考卷。
第一次推行主街干道市场化保洁、第一次推行城区市容环境考评、第一次开展市容环境严管重罚、第一次开启“数字城管”执法……
因时而变,随世而制。回顾我市城市管理这五年,每一次突破与创新,无不是城市管理者主动顺应城市环境与百姓生活水平的变化,不断探索与创新的结果。
从摊贩占道、垃圾围城到“脏、乱、差”面貌得以根治。这五年,我市建立起了科学高效的环卫、市容管理系统;从城管一肩挑到街道、社区共同治理、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这五年,以创“国卫”为契机,共建共管的城管机制初见雏形;从“猫捉老鼠”的城管执法困境到爱心城管、箩筐城管、“最美城管”的涌现。这五年,市民百姓彻底扭转了对城管的刻板印象,城管的执法威严得以维护。
然而,城市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二中心一枢纽”建设中,城市版图扩张,路网骨架生长,城市将日益现代开放。这些可预知的未来,都提醒着城市管理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另一个起点, 城市管理还需要不断前行。
“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建立起城市管理长效管理制度,完成管理手段法治化、管理机制市场化、管理服务精细化、管理过程社会化、管理技术现代化转变,真正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敏表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城市管理工作将续写新的辉煌。
在改革中聚合长效管理之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近几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行动中,12个工作组,52个职能部门,146个驻社区(村)帮扶单位,力度空前的人力、财力投入,让困扰城市发展多年的“脏、乱、差”问题得以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得以完善。
市容环境状况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复检的重要内容,在创“国卫”成功后如何继续保持多年整治成果?仅靠城管队员全天候值守显然远远不够。
而另一方面,我市作为全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城市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扩充。市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环保、工商、公安、水利、食药等领域部分行政处罚权要求全部并入城管执法范围。大城管格局之下,城市管理者肩上的责任更重,任务更多了。
在改革中攻坚,在攻坚中改革。更名之后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将职能整合作为破解长效管理难题的突破口,在全国无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率先发力,除了不折不扣做好“规定动作”外,还将殡葬行政处罚权并入城管执法。市本级只保留了城市燃气、供水、路灯、渣土、大型户外广告等5项行政处罚权及跨区域、重大复杂的城管执法案件的查处,其它11项行政处罚权全部下放到三区城管执法局,78名涉改人员平稳下放到三区。如此一来,原来分散的城市管理职能聚合在城管队伍,基层长效管理力量队伍有了保证,执法效能大大提升。
7月6日,在全国住建系统处级干部培训班上,我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经验得到推介。9月14日,我市又在住建部召开的中西部7省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做先进经验介绍。
牵牛要牵牛鼻子。当今城市管理的“牛鼻子”在哪里?一是要让群众真正成为管理的主体,二是对破坏市容环境的重大违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为此,该局出台了《“门前三包”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市城区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市城区扬尘和路面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市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集中整治行动方案》、《市城区噪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为“门前三包”、户外广告、渣土运输、扬尘整治、禁炮禁噪等重点难点问题的长效管理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继续发挥城市管理和拆违控违考评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根据城市管理新的形势和要求,对原考核办法进行修订,现已施行。
在整治中夯实长效管理之基
今年6月8日,市民李某为庆贺乔迁之喜,在金鹏嘉苑小区门口放鞭炮,被正在执法的大祥区城管局队员罗文逮了个正着。“原来以为只是说着玩儿的,没想到会真罚。”小区门口零食店店主说。
作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既是保障大部分市民生活安定有序的前提,也是教育违规行为的重要手段。某种程度上说,城管执法的水平,直接反映着城市管理效力。巩固和提升创“国卫”整治成果,是长效管理得以推行的前提。
今年以来,该局不断创新执法形式,提升执法效率。从3月份开始,集中开展“门前三包”整治。通过与所有门店重新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确定大祥区双拥路、双清区东风路、北塔区魏源西路作为“门前三包”示范路,城区每个路段至少安排2名城管执法队员,狠抓“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在坚持首次免罚的基础上,对屡次违反相关规定的严格处罚,共罚款6.5万元。
为从源头控制城区扬尘污染,组建40人的渣土特勤队伍,每天16小时不间断开展路面和工地巡查,推行及时发现、及时停工整改、及时组织清理、及时立案调查的“四及时执法模式”。今年1-2月,先后完成两批60辆环保渣土车置换。
6月3日起,开展全面禁炮行动,自6月5日起市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来,共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28起,数次对有关个人实施顶格处罚,处罚率和曝光率均为100%。
随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基层执法力量增强,城市管理将在数字城管的配合下,实现24小时无死角巡查监控。目前,该局已开始部署一批城市综合执法站建设,通过整合执法资源,构建“城管+交警”联合执勤执法模式,基层城管单位所有执法人员全部下沉到一线,每天管理15个小时,加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和节假日的管理力量。
在服务中树起长效管理之魂
今年七月,洪水入侵邵阳城区,三区城管队员不顾自身安危,为受灾群众转运物资、安排群众撤退后,坚守一线通宵执勤,连续四十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勇斗洪魔。7月3日傍晚,洪水褪去,资江南路上,正在清扫道路的城管考评处处长梁武军因连续坚守体力不支几近晕倒,路过的市民送药的送药,送水的送水,纷纷给城管队员点赞。
群众的口碑是对城管执法能力水平最直接的回应。近几年城市管理力度更大,城管执法更严,但群众对城管群体的评价却越来越好,这与城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密不可分。
“执法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朱敏说。目前我市城区城管队员多为退伍兵转业队员,在执法方式上缺乏柔性,为减少执法冲突,确保执法出实效,该局今年以来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培训,严格执法队伍管理。目前已与市委党校进行沟通,拟开设“城管学校”,开展城管系统干部职工轮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
近年来,随着城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提升,执法过程中拾金不昧、送迷途老人小孩回家、勇救落水或受伤群众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媒体和网民用“箩筐城管”、“垫背城管”、“铁夹城管”、“温情城管”等亲切称号称呼邵阳城管队员。
今年九月开学季,三区的中、小学周边多了一群天蓝色“守护者”,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在各学校周边巡逻,引导摊贩,规范门店经营秩序,处罚乱停乱摆行为,为学生们营造了清静的入学环境。
按照中央要求,城管即将迎来全面换装。目前,全市城管系统正在统一制作新版制服。不久,城管队伍将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市民眼前。
在建设中“打磨”长效管理之器
在迎春农贸市场门口,果蔬店老板曾某见城管走远,偷偷将菜筐摆到门口人行道上,这一幕被对面的数字城管监控摄像头拍下来了,五分钟后,执法命令从数字执法仪内传出:“果蔬店摊贩,您已占道经营,请将物品搬回店内,谢谢配合!”路过的行人听到,纷纷将目光转向店门口,曾某不得不将菜筐搬入店内。
随着智能时代到来,城管执法方式也由过去人力执法向智能执法方式转变。每人一台执法记录仪,三区连通的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执法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大大提升了城管执法效率。
在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飞跃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管理硬件建设也取得新的突破,除数字城管中心之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也有了新的进展。其中,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经完成全部前期工作,取得建设项目的各项审批手续,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国土征地审批单,征地工作完成后即可动工建设。
9月28日,魏源广场,我市首座音乐喷泉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垃圾运输路上,智能密闭垃圾运输车已投入使用;主街干道上,新购置的机扫车将路面冲洗得更加干净整洁;农贸市场门口,数字城管摄像头让“十乱”行为无处遁形……一系列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不但让“城市管家”服务执行力得到提升,更让城区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城管人将编织更美的城市风景。
(记者 马娟 通讯员 刘少阳 黄彬彬)
城管队员装沙袋垒实防洪大堤
护栏清洗车在宝庆中路作业 申兴刚 摄
环卫工人清洗人行道。申兴刚 摄
干净整洁的资江两岸 申兴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