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邵阳
红军转战邵阳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930年12月至1935年12月间,中国工农红军多支主力部队先后转战于邵阳以西的绥宁、武冈、城步、新宁等地,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诗。

        红七军征战绥宁、武冈、新宁

        1930年12月,红七军4000余人在李明瑞、张云逸、邓小平率领下,自广西进入绥宁县境。原计划乘虚攻取武冈城以解决给养,于23日进抵城下并发起强攻。守敌凭借坚固城墙顽抗,红军连续五昼夜奋勇攻城,一度打开缺口。关键时刻,敌军援兵在飞机掩护下赶到,红七军腹背受敌,伤亡较重,五十五团团长何莽在指挥中英勇牺牲,部队被迫撤往新宁。途中,红军在左家山回龙桥桥头石碑刻下“本部不过桥”,并在江口桥刷写“打倒南方军阀”“取消苛捐杂税”等标语,宣传革命主张。穿越湘桂边界时,红七军主力再与敌军遭遇,激战后转入湘赣苏区。

        红六军团转战城步、绥宁

        1934年9月,红六军团90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进入城步。国民党急调重兵围堵,企图在南境消灭红军。红军派出战斗队在横水界击溃保安团阻击,继而在莲花桥激战整夜,成功掩护主力转移。此后部队穿越绥宁黄桑坪山区,在梨子界等地与追敌周旋,最终突破封锁进入通道县,为后续长征探明路线。

        红一方面军征战城步、武冈、绥宁

        1934年12月,红一方面军长征抵达城步、绥宁一带。国民党调集数倍兵力,企图在武冈、城步、绥宁一线围歼红军,阻截其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12月12日,中共中央领导人在绥宁芙蓉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审时度势,力主放弃原定会合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一关键决策使红军避免陷入重围,实现战略转向,史称“通道转兵”。

        红二、六军团转战邵阳、武冈、绥宁

        1935年12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率领下进入邵阳地区。在隆回鸭田战斗中,红军歼灭保安团一个营,缴获大批武器弹药。随后部队经洞口向绥宁进军,在高沙镇压恶霸袁宽,没收地主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在鸡公坡激战中,红军与国民党第六十二师血战竟日,歼敌220余人,但自身也付出重大代价,五师师长贺炳炎右臂重伤。12月22日起,红军主力在瓦屋塘、金屋塘等地多路突击,突破敌军防线,于25日渡过巫水向会同方向挺进。

        军民情深永载史册

        红一、二、六军团在邵阳西部转战期间,历时28天,行程2200公里,途经4县19区87乡镇,成功牵制大量敌军,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在艰苦转战中,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积极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赢得人民衷心拥护。据记载,仅城步一县就有上百群众为红军带路送信,80多户人家帮助洗衣做饭,60多名伤病员得到群众救护安置,其中40多名红军战士在当地安家落户,用热血与生命铸就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陈建湘  提供资料  邵阳日报记者  郭慧鹏  整理)

编辑:苏梓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