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心委员工作室在姚喆村开展基层协商。
“内心冲突就像手机后台堆满的App,不断消耗着我们的精力……”11月13日周四晚,“双清新咏”读书会在市政协初心委员工作室如期举行,十余名成员围坐一堂,围绕心理学著作展开精读讨论。这场持续三年的精神盛宴,已成为工作室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生动缩影。
自2022年2月成立以来,由16名市政协委员组成的初心委员工作室,依托“双清新咏”读书会、“初心”公益讲堂、“快乐驿站”心理团辅和“有事‘清’商量”基层协商四大平台,深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与民主协商领域,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暖心港湾”。
心理关怀,筑牢家庭幸福基石
“发挥专业特长,帮助群众改善家庭教育、缓解心理压力,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工作室召集人、双清区政协主席何美艳表示。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重拾专业,将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作为服务重点。
在她的号召下,一批心理咨询师志愿加入,与委员们共同走进机关、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团辅,通过生动讲座和沉浸式游戏,为参与者提供“心理减压阀”。
工作室还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定制”公益课程:为女性讲解形象管理与春季养生,为中老年人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与急救知识,为企业解析用工风险防范,为机关职工传授短视频制作技巧。其中,家庭教育主题最受欢迎。在立新社区,家长们重新认识了亲子关系;在红舞鞋艺术学校,家长学会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成长。
“我们不仅要传授家庭教育方法,更要帮助家长掌握压力管理技巧,用更愉悦的心态倾听理解,共同成长。”何美艳说。
“这是一群充满爱心的人,”市政协委员王晓娟感慨,“许多人从课程中学到了情绪调节方法,改善了亲子关系。我们自己也受益匪浅,所以大家都积极参与。”
书香浸润,点亮少年成长之路
三年来,参加读书会已成为成员们的生活方式。即使节假日或出差期间,线上共读依然火热。
“读书会让生活更加充实,让我体会到阅读是滋养灵魂的乐事。”双清区政协委员刘芸和11岁的女儿苗苗都是读书会的忠实成员。她欣喜地看到孩子的变化:“读书会鼓励孩子们勇敢表达,组织户外活动。女儿从腼腆害羞变得自信满满。”
苗苗的感受代表了许多孩子的心声:“读书会和独自阅读不同,可以聆听不同观点,进行思想碰撞。这种仪式感让阅读不再孤单枯燥。以前阅读理解总是出错,现在正确率大大提高。”
像苗苗这样在读书会中成长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政协娃”——寓意在政协委员工作室的书香氛围中茁壮成长。
“现在想加入的人很多,但场地有限,为保证交流质量,我们暂时没有扩大规模。”何美艳透露,鉴于群众需求旺盛,正考虑在双清区开设几个读书会分会。
基层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委员身影。”初心委员工作室始终坚持通过基层协商凝聚民心,以务实行动助力基层治理。
《邵阳市秸秆露天禁烧区划定工作方案》出台后,工作室立即在双清区渡头桥镇姚喆村召开协商会,收集群众意见,形成社情民意报告,如实反映群众诉求。
“经过协商,村里聘请专人统一回收秸秆,送企业深加工制成燃料或猫砂。”市政协委员黄一萍介绍。
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连续两年在姚喆村举办“黄桃龙虾艺术节”,帮助农户拓宽销路;协调长江商学院爱心企业家帮扶困难家庭,推动“宝贝小屋”公益项目落地。在双清区龙须塘街道雍翠社区,委员们开展微监督,走遍每个网格楼栋,专题协商农贸市场整治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履职,委员们将百姓心声转化为切实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驻室委员的引领下,昭陵中学、通达职校、海谊学校三所学校的模拟政协社团的“小委员”们,带着对社会的好奇与热情,从与家长老师的“同桌协商”,到撰写模拟提案,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他们认识社会、参与实践的窗口,在心中播下了协商民主的种子。
截至目前,初心委员工作室已举办“双清新咏”读书活动约150期、“初心”公益讲堂约20期、“快乐驿站”心理团辅12期、“有事‘清’商量”基层协商12次,先后获评省级示范性工作室、市“十佳委员工作室”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