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园地里的默默耕耘者

记邵阳医专公共课部教授、宣传统战处副处长刘运喜老师

【时间:2012-04-28 09:19】【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2011年12月30日,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暨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十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邵阳医专教授刘运喜在会上被评为2009-2011年度全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受到省委宣传部表彰。同时他的研究成果《大学德育应用自调节机制论析》被评为优秀政研成果三等奖。

  刘运喜老师现任邵阳医专公共课部教授、宣传统战处副处长、《邵阳医专》报编辑部主任,199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该校工作,20年来,他一直默默耕耘。刘老师作为该校一名资深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政治给人灵魂,专业教人技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凡是熟悉刘运喜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是一个寡言少语、不愿张扬自己的人,是一个喜欢安静不爱热闹的人。如果不是这次被评为全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可能很多人还不清楚他。如果没有深入的交往,一般人也难以了解他的为人,他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追求。

  知识贪婪者

  刘运喜老师给人的最大印象是特别爱学习特别爱读书。“读书是我生活的全部。”刘老师曾经这样对人说过。

  他认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接踵而至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远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创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他说:“教师的工作就是读书、教书、写书,读书也是工作的一部分。教师不读书,就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学习永无止境,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有时间,他就喜欢跑书店,泡图书馆,忙着给自己充电。在他家里,不仅书柜里装满了书,每个房间也摆满了书,刘老师告诉我,多年来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不断买书,如今个人藏书已有千余册,涉及政治、历史、教育、法律、文学等方面。

  “藏书不读不如无书。”这是刘老师的口头禅。20年来,刘老师累计做读书笔记约五十余万字,并写下了大量的读后感。他属于典型的宅男,业余时间几乎全耗在了读书学习上。上世纪90年代,刚参加工作不久,他就自费参加了新闻专业函授学习,“当年的函授学习和大学的经历为我今天的宣传和办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次系统学习,我现在很可能无法胜任这样重要的工作。”刘老师说。由于他特别爱读书,母亲曾抱怨他是一个“书呆子”。是的,刘老师确确实实是一个“知识的贪婪者”。

  正因如此,2005年刘老师被学校推荐为邵阳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先进个人。这也算是对他读书的一种肯定吧。

  革命老黄牛

  在工作上,刘运喜老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被同事誉为“老黄牛”。

  刘老师曾作为政治课教研室的主力,承担了学校相当数量的政治课教学任务,年均完成工作量在800课时以上,最多的一年达1300多个课时。现在,他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一人支撑起了学校校报工作。20年来,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刘老师始终无怨无悔,一直默默地耕耘在思想灵魂的园地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为他坚信:工作是用实绩来证明的,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群众的口碑远比荣誉和奖杯重要。

  对于教学,刘老师从不以老资格自居,对于自己任教的课程,不管是新课还是旧课,从不马虎对待。坚持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参阅各种资料,了解时事动态和学术成果,仔细研究学情学力,选择恰当的方法手段,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前沿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刘老师还特别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先后提出了“两课学习动力系统”、“两课研究性学习”、“践学式教学模式”等并付诸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学生告诉记者:“听刘老师讲课,你能深深感受到他治学的严谨和工作的敬业,他的每一堂课都生动精彩,只要你努力用心去听,定能学到许多东西,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个学生毕业多年后见到刘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课讲得很好,我很喜欢。”

  刘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把家里当办公室,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倦。有一次做晚饭,刘老师突然想到了工作上的事情,就跑进书房匆匆记录,完全忘记了灶上的菜,结果全都烧焦,挨了妻子一顿臭骂。刘老师对待工作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近些年来,他为学校起草了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完成了对学校校训、校徽的释义工作,实现了学校文明创建工作资料从无到有;总结提炼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利用校庆宣传全方位地展示了学校60年办学的辉煌成就与宝贵经验。为我校荣获湖南省“文明高校”称号、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出了不少力。2011年,为了配合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他又在校报上策划了“迎评进行时”、“人才培养评估综合报道”等栏目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刊”,为学校顺利通过评估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校报在刘老师的负责下越办越好,日益成为师生最喜爱的精神读物,较好地达到了办报育人的目的。该校两任党委书记都曾指出:“我们的校报是办得不错的!”“校报办得很好!”对刘老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德育拓荒者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刘老师的专业,也是他的主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只有符合人的思想规律,倾注真挚情感,以心换心,才能深入人心,陶冶灵魂,化育思想。20年来,刘运喜老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始终充满激情与智慧,一直致力于创新,探寻新路。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但他从不言弃,愈挫愈勇,可以说是我校德育领域勇敢的“拓荒者”。在他的影响下,政治课教研室的科研氛围非常浓厚,两位年轻教师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

  经过多年努力,刘老师在《现代大学教育》、《甘肃社会科学》、《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部、省级课题研究6项,主要参与课题研究8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和指导。

  特别是近年来,他尝试用生态学、系统论的原理研究道德教育问题,在学术界率先提出了“道德养成自调节”概念,倡导以人为本、生态育德,引起了学者的广泛注意。他的硕士学位论文《自调节:大学生道德养成问题的新思考》被评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他出版的专著《大学生道德养成自调节论》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许多同行纷纷来函来电索书。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旭认为,该书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考察分析,和对我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的理性审视,言明了“道德可养不可教”这一原本似是而非的命题。“为当今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中南大学教授曾山金认为,该书打通了学科壁垒,“从人与环境自然发展的角度,大胆地开辟了一条新的道德修养之路。”

  “永远的老师”

  在学生眼里,思想政治课老师往往被冠之以“最严肃”、“最古板”、“最不近人情”等标签,但我们在刘老师身上却一点也看不到痕迹。

  刘老师作为一名政治课老师,虽然严肃但并非不近人情,有时可能古板但也不乏幽默。无论是在课堂上讲课,还是日常指导,他都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培养的学生无数,他帮助过的学生也不少,他当然不可能记得那么多,但学生记得他,感激他,并且称他为“永远的老师”。

  记者在刘老师的手机上看到几条至今仍保存的短信,足以说明这一切。

  2010年6月1日,08级护理4班刘明明在到达实习医院后第一个给他发来短信:“刘老师:两年的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就要实习了,说真的,老师您还有校报让我成长了不少,今后无论我到哪里,我都不会忘了您是我的老师,在此我祝老师: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谢谢您,我最爱戴的老师,入校以来,您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呵护我,让我从生活的点滴中学会成长,学会感恩。谢谢您,只因为您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记忆……这是2010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10级临床2班曾葭飞发给刘老师的短信。

  2012年1月1日,11级护理4班许丽霞发来短信:“刘老师,新年快乐!……在我进了医专的第一个学期里,认识了老师您,真的很开心,知道什么才叫认真工作!但我却没能做到像老师一样,不过我会努力的,嘿嘿,所以非常感谢老师。”

  “学生的评价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领导,感谢学生,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让大家失望!”刘老师如是说。

  看到这些饱含学生感激之情的短信,我们为刘老师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思想之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我们祝愿他在思想的园地里继续辛勤耕耘,让千万朵思想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