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并快乐着
——解读饶兴军的新闻情怀
因为爱好“爬格子”的缘故,我有幸认识了城步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分管新闻宣传的副部长饶兴军。
饶兴军是个有一定文学素养,能够沉潜到生活中间做心灵与精神感悟的新闻工作者。这些年,他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商报》、《西部时报》、《香港商报》、《湖南日报》、《邵阳日报》、《人民网》、《湖南在线》等中央、省市媒体网站发表1000多件文学、新闻作品篇,并有不少作品在国家、省、市获奖,为宣传城步、推介城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城步苗乡颇有名气的集采、写、摄、录、编于一身的新闻行家里手。
有人问他:“你每年在湖南日报和邵阳日报发那么多的稿件,整天忙得像个陀螺,累不累?”“从事新闻工作很累,但累也快乐!”
矢志追求,他象牛一样苦学苦干
2007年10月,饶兴军做梦也没有想到,县委宣传部会通知他到宣传部报到,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此前,他在乡镇工作,虽时常有“豆腐块”发表,但要他担任新闻组长是这一“写材料”、“爬格子”、“为人做嫁衣”的重任,又面临不少的困难——没有学过新闻专业知识、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思想、政策、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这些并没有吓倒饶兴军,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一要诚心。既然已经踏上新闻工作的岗位,就一定要有热情,“干一行爱一行”。二要真心。不能应付了事,马虎草率。三是要精心。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深思熟虑,多出力作、多出精品。
为提升业务素质,他一方面向县里的夏社旗、雷学义、杨宗兴、吴敦亮等“笔杆子”学,向邵阳日报社李顺桥、肖青华等编辑学,向湖南日报社蒋剑平等资深记者学;另一方面寻找《新闻学理论》、《采访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等各种与业务有关的专业书籍认真学。为提升心理素质,他时刻保持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以良好的心态投入新闻工作。为提高政治素质,他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他注重吃透“两头”,坚持每天认真观看中央、省、市电视台的新闻,在了解上级精神的同时,又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使所写的新闻报道有的放矢、贴近实际,让党和政府放心,让读者满意。他经常给通讯员打比方:“吃透‘上头’是‘天线’,”吃透‘下头’是‘地线’,当‘天线’与‘地线’碰撞产生的‘火花’,就是好的作品。”
2008年初,他看到中央、省、市的媒体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而当时城步县委县政府正在取缔威溪、大古、铺落水等地破坏水源的采砂场,关停县城周围的红砖厂,搬迁县城的水泥厂,掀起全民造林的热潮,他就到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深入采访,撰写了以“河流清胃、山川播绿、空气洗尘”为引题,以“城步全力打造水陆空立体环保体系”为主题的深度报道,很快被《邵阳日报》、《湖南日报》刊发了头版头条,又被《经济日报》等十多家国家级媒体采用。为全面宣传城步的生态文明建设,他刻苦钻研《人民日报》、《人民网》等重点媒体网站有关生态文明的报道,对好的标题、好的措施、好的语句进行认真分析,记录了3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同时,他结合城步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撰写了很多有分量的报道:《中国日报》刊发的《湖南城步生态产业助推低碳经济》;《经济日报》刊发的《城步,一块绿意盎然的土地》;《湖南日报》刊发的《城步“会战”创建生态环境优美县》、《城步创建三湘风电第一县》;《邵阳日报》刊发的《绿色城步》、《生态产业热城步》等报道,有效地推动了城步的生态文明建设。
奋力跋涉,他象牛一样耕耘不倦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采访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饶兴军凭着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对党的宣传事业执著追求,象牛一样在“新闻”这块田地里耕耘不倦,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2009年8月30日清早,他80多岁的父亲严重感冒,家里人打电话叫他买点感冒药送回去。他骑摩托车去药店的路上,看到县城旁边的三十六峰飞满了成千上万的白鹭,立马就到办公室拿了照相机,爬到三十六峰拍照,为了拍摄到好的照片,他一靠近,白鹭就惊飞了,距白鹭远点,画面又不清晰。为了一个最佳角度,他劈荆斩刺踏出一条条新路,汗水浸湿了衣背,荆刺划破了皮肉,他全然不顾。等天黑赶回家,在电脑上一看,觉得照片不满意,第二天东方泛白就背着相机出发,并叫上县里几个爱好摄影的朋友一同“战斗”。9月2日,他看到自己拍摄的作品《生态城步鸟成群》被《邵阳晚报》头版刊发后,才回忆起要给父亲买感冒药的事。等他送感冒药回到老家时,他父亲责怪说:“全靠你二哥当天既送药、又喊医生打针,如果光靠你的话,我恐怕就见阎王去了。”
2010年5月13日至14日,城步五团、南山、汀坪等乡镇出现特大暴雨,引发了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全县5条公路交通中断,2486处山体滑坡,造成19.6万人受灾,被困群众10.8万人……饶兴军迅速赶到灾区采访,撰写了城步抗击“5·13”暴雨洪灾纪实的长篇通讯《众志成城战狂澜》,全面、及时地报道了全县人民抗洪救灾的情景。《邵阳日报》拿出近半个版全文刊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等网站纷纷转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湖南经视记者黄福知道灾情后,主动与饶兴军联系。5月15日晚上,他又陪同湖南经视的记者深入边远的重灾区,白天采访,晚上编稿发稿,一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记者对连续几天来的几次强降雨过程及损失惨重的画面,对科学预警、严密防范的举措,对众志成城、倾力救灾的动人场景在湖南经视播发了几条新闻,并在央视播出城步科学应对特大山洪无人员伤亡的新闻。之后,湖南经视以城步科学抗洪救灾为版本,总结了“湖南抗洪经验”。等到湖南经视的记者疲惫不堪地离开城步的当天,饶兴军因一个多星期的日夜忙碌而累倒了。
饶兴军之所以能够如此全心扑在工作上,这与他贤惠的妻子是分不开的。他的妻子是位通情达理的女人,全力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做家务从不让他操心。她一直在乡镇工作,带小孩很不方便,有不少同志关心地问他:“新闻工作很重要很辛苦,你老婆在乡镇,家庭困难不少,去找找县领导,把她调到县城来工作!”他总是推辞道:“县领导们每天为县里的工作操尽了心,不想麻烦领导,我自己的困难能克服”。
克己敬业,他象牛一样默默奉献
为了记录所见所闻,为了撰写稿件,无论炎热的盛夏,还是冰冷的寒冬,他笔耕不缀,矢志不渝地追求完美。白天,他四处采访,晚上,他伏案笔耕;休闲时间,别人携妻带子散步,他却把自己关在书房敲打键盘;节假日,别人狂商场、打麻将、玩字牌,他却在爬方格、豋书山、游文海。如果按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他5年做了8年的事。他完完全全是一头不知疲惫的、默默耕耘的“新闻牛”。
饶兴军除自身搞好采访报道外,还要经常为上级来的媒体记者联系采访事项、提供素材、安排生活、做好向导、搞好服务,一个人忙得晕头转向。有时手里没有新闻素材,他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将目光锁定在报纸的副刊版面上,他先后撰写的《南山中秋别样红》、《再唱山歌给党听》、《南山映山红》、、《长安营野韵》、《玉女溪春雨》、《春至奇山寨》、《“白云”深处有“人家”》、《白云湖情韵》、《巫水河,城步的母亲河》、《苗乡板栗香》等30多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分别被湖南日报、邵阳日报、邵阳晚报、邵阳城市报、湖南在线等多家媒体网站发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城步、走进了城步、宣传了城步。
2012年3月,饶兴军因政绩突出被提拔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但接手的新闻组长迟迟没有到位,按上级要求应该成立的外宣办、网管办也没有,但事情不少,他一个人做几个人的事,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通讯员队伍,他建立了通讯员QQ群,经常提供报道要点,指导写作。同时还督促相关单位制订新闻上稿奖励办法,提高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现全县通讯员队伍已不断壮大。他还撰写了《通讯员写民生新闻要注重“三化”》、《把握网络舆论必须注重“三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网络问政”》、《以“四个着力”提高党政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等多篇学术论文在湖南报业集团《新闻业务参考》和《邵阳日报》发表。
“双肩担道义,铁笔写春秋”。当你见到饶兴军的时候,他和新闻在纸上;当你期待饶兴军的时候,他和新闻在路上。“我是用心在写作,当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为城步的发展而努力时,我不由得会拿起手中的笔写点什么,忙点、累点,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