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路真的美丽
记全国“最美养路工”龙运跃
邵阳新闻在线讯(通讯员 陈晓锋 张强荣)这种美,是一种执着的坚守,是一种真挚的付出。脸上饱含沧桑,手上布满老茧,养路工龙运跃,24年如一日,守护在湖南邵阳绥宁的崇山峻岭的公路上,流逝的是年华,绽放的是美丽,美到成为全国十佳“最美养路工”。
这里被联合国命名为“神奇的绿洲”,山峦叠障、绿意葱茏,一条条公路如丝带般萦绕在山间。1989年,18岁的他,接过父亲的锄头,成为了绥宁天堂工班的“路二代”。那年,山村的冬,早早的到来,阳光止不住人们抖动的身躯,而养路工们却正挥汗如雨,铺砂补凼,龙运跃跟着师傅们学着一个个技术动作,动作僵硬,却倔强、坚强。时日不长,不久便成了“龙师傅”。这一入门,“龙师傅”全心身扎了进去,不懈的努力着,两年后他得到县局一致好评,被委以重任,成了最年轻的下寨道班班长。面对重担,稍显稚嫩的他,彷徨中更加坚定,为了不负重托,他起的最早,归的最晚,做的最多,说的最少。道班在他心中,除了责任,更多的是热爱,有一次,局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是否有意进局机关,他摇了摇头,坚决的说:“请局领导把我安排到最偏远的山区道班,我有信心干好这份事业。”就这样,他又分别在杨家寨、下寨、兰家、朝仪等道班工作了10余年,每到一个新环境,他总能干出新成绩,所在的道班连年被评为县局先进单位。
绥宁有条“弹簧路”,道班有座“小木屋”,这形容的就是绥宁的鹅公道班,这是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木房子,如今已成“绝版”,而当地路况更是让人望而却步。2003年,龙运跃受命担任鹅公道班班长。一上任,这个仅有初中文化的汉子,为制定一套适合道班的班规,当起了文秘,连续几天,他白天和工友一起商议,翻查资料,晚上自行拟稿,他写的字比一年还多。不仅如此,工作中,他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轻病不下阵,他个人年平加班超过2000余小时,在他的带领下,鹅公道班的优良率,创纪录的写下百分百的史篇,且在管养公路首创开挖标准水沟,他这一创新养护工艺在全市得到推广运用。
一路走来,他已不再年轻,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化作了道路的见证,畅了通途,深了皱纹,也沉淀了人生。
山区的公路弯弯曲曲,路两旁杂草丛生,容易阻挡行车视线。龙运跃个子不高,便把从集镇买来的镰刀改装了一下,换了个长长的刀把,冬去春来,刀把上早已布满沧桑的印记。又是一个草木生长的旺季,他站在路边水沟里,沿路用自制的镰刀不停挥舞,叶落草断,他是一位护路的“侠者”。像这样的“养护设备”,龙运跃还发明了很多,清扫路面的扫帚是他用山里砍来的竹子做的,这所有的工具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在龙运跃的眼里,道班就是他的家,道路就像他的“孩子”,他一直用从一个“父亲”的角度,给道路无声的轻抚。他劈材熬油,捡石铺路,对道班的经费他总是能省则省,可这样一个“吝啬”的人,却自掏腰包,购买了拖拉机,拖垮方、装砂石,乐此不疲,每当班友笑他“私车公用”,他总是憨厚的回应“应该的”。龙运跃的美善远不止这些,1994年他的兄长不幸去世,嫂子改嫁,留下两个孤儿。一下子,赡养老人的重担落到了他身上,加上自己两个小孩,本已异常贫苦和艰难,但他毅然抚养了兄长的遗孤到他们就业。2012年6月,龙运跃正清理着水沟,忽然一辆面包车呼啸而过,因速度过快,在转弯处不慎翻车。龙运跃急忙停止手中的工作,将困在车内的伤员救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又热心的把伤员抬上救护车,面对伤者的一再感谢,他只是憨厚的笑了笑说,“这是我们养护工人应该做的”。说完又跳下水沟继续工作。
然而在此,我们其实忽略了他最坚强的后盾,一个最默默无闻却用一生去陪伴,和支持他的妻子,沈自丽。十几年前她毅然放弃在外工作,陪伴着丈夫驻守道班,用最美的年华,给予丈夫事业最无私的支持。养路工作,繁重、耗时而又单调,龙运跃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常常连午休时间都省了下来,饿了就吃自备干粮,用糯米做成的“养路粽”。自鹅公村修了水泥路,道班班员就只剩下龙运跃,他独自扛起了鹅公路段的所有养护工作,但是妻子的陪伴让他从未缺乏家的温情。没有班友的日子里,他自己和自己比赛,不断的刷新自己的记录,水沟清理得越来越干净,边坡修整得越来越整齐,马路打扫的越来越平整,这段日子里,妻子呆在道班里,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喂喂家禽,种种小菜,时常也帮着丈夫一起做。鹅公村这条走了10来年的路,哪里容易塌方、容易长草,她如数家珍。鹅公道班的小木屋在他们的渲染下,旧而不破,明窗净几,四处洋溢着温暖音符。过年了,龙运跃换上了新对联,“四通八达开富路,全心全意为人民”,这些就是他内心的写照。
如今的龙运跃捧回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1月14日获评全国十佳“最美养路工”,成了人们口中竞相传颂的模范人物,然而当聚光灯照亮他的身影,他仍旧用最朴实态度给社会最好的回应。鹅公道班依旧耸立,那个身影依旧美丽,龙运跃推着车,扛着他的“养护设备”,继续谱写着养路事业的永恒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