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百姓的“孺子牛”

记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袁玉辉

【时间:2014-05-30 09:47】【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工作辛苦、生活艰苦、待遇清苦”,是洞口县山区乡镇基层干部的真实写照。巍巍雪峰山下,有个干部在“三苦”的的环境中坚守了24年。24年朝霜暮雪,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春小伙,步入头发斑白的沧桑中年,像一头“孺子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无悔的青春年华,谱写成一曲曲扎根基层、奉献山区的瑶乡情歌;24年春华秋实,他心里装满了山区百姓,瑶乡的路有多长,他的足迹就有多长;群众致富的路有多远,他就要走多远;24年餐风露宿,他肿了双腿瘦了身,绿了青山白了头,历经了千难万险,数次度过了鬼门关,却让瑶乡百姓生活富了、日子好了、脸上笑了……

  他是瑶乡人民的亲人,被瑶乡群众称作“孺子牛”、“当代愚公”。他的名字叫袁玉辉,先后在大屋瑶族乡工作8年,至今已在5个边远山区乡镇工作24年,现任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坚守山乡,无怨无悔的选择

  “多谢乡干部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帮我们恢复了供电,否则过年都要点蜡烛。你们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可比亲人还要亲啊!”瑶乡老大爷尹显奇紧紧握住袁玉辉的手,感谢他带领乡干部连续一个月抗击冰灾,让瑶乡在最短时间内通电。

  大屋瑶族乡瑶汉群众永远记得2008年冬天的严重冰灾。全乡11个村5000多名群众全部受灾,全乡供电线路全部瘫痪,路险难走,物资紧缺,百姓生活陷入深深的困境。那时,袁玉辉在这里担任乡长,为了帮助群众度过难关,袁玉辉天天带领干部们在一尺多厚的冰路上举步维艰的出山、进山、下村,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自救。为了尽快恢复供电,袁玉辉和党政一班人组织干部群众,清除坚冰积雪,清理拦路倒树,肩上扛着电力设备,一步一步脚印,一处一处的恢复线路。手脚冻僵了,抖一抖、搓一搓;脸冻伤了,捂一捂、擦一擦;渴了,抓一把松雪,饿了,啃一口饼干。就这样,他们用神奇的力量,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恢复了全乡的供电。在重见光明的那天晚上,几个村一百多名瑶汉群众自发到乡政府院内燃放鞭炮,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袁玉辉收获了喜悦,收获了热泪,收获了满满的瑶乡情。“鱼水情”在那一刻被定格成为一幅永恒的画面。

  鱼水情深的背后,是他拖着时常疼痛的病腿,艰难地丈量瑶乡的每一寸土地;是他拄着拐杖“五进山乡”,带领瑶汉群众加快瑶乡发展。从月溪乡到江口镇,从桐山乡到大屋瑶族乡,再到罗溪瑶族乡。洞口县的八个山区边远乡镇,他工作过的占了五个;他用24年的坚守、八千多个日日夜夜,精心呵护着这浓浓的鱼水深情,在五个山区乡镇的父老乡亲心中竖起一座新时期乡镇干部勤政爱民的巍峨丰碑。

  2011年3月,县委安排袁玉辉去罗溪瑶族乡工作,继续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长,从最贫穷的瑶乡到最边远的瑶乡,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当时有很多同志为他抱不平,说从一个山区到另一个更为偏远的山区没必要、不值得。但他没有闹情绪,更没有提意见,而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罗溪瑶族乡位于洞口最西端,距县城74公里,有洞口“小西藏”之称。境内的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无污染的神奇绿洲”,但长期藏在深山无人识。为了开发罗溪的旅游资源,打响罗溪绿色生态的旅游品牌,带动瑶乡经济发展。袁玉辉上任之初,就拖着病腿一头扎进罗溪的大山。旅游路线的勘察和确立,他一次次拄着木棍钻深山、趟溪流、攀悬崖,累得气喘吁吁。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推介,他一次次拖着像灌了铅的病腿跑长沙、上北京;为了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他夜宿农家问计于民,与瑶乡群众共商发展旅游产业的妙计良方,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再续鱼水情。2011年罗溪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3年被省旅游局评为“3A”级景区,今年“五一”期间游客量达到4万余人次。

  造福瑶乡,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都要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县委政府派我到山区工作,是对我的信任,这里就是我的家。”

  袁玉辉在瑶乡长大,从小目睹了昔日瑶乡“炒菜烧干锅,生病慢慢拖,上坡打赤脚,晚上顺墙摸”。为了打破贫困的枷锁,改变瑶乡落后面貌,他走遍了瑶乡的山山水水。带领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多方募捐资金,发动群众筹资、筹劳。2009年以来,共争取上级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村级水泥路面硬化37.8公里;争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公司建立基站;投资60多万元,解决了大屋村、马洞村及乡机关、学校、卫生院的饮水问题,结束了群众“靠天喝水”的历史;新修并硬化水渠3300米,解决3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全面完成了7个行政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如今的大屋呈现出“水泥公路通到组,移动信号全盖覆,新房里外样样有,金银花儿满山谷”的喜人局面。

  瑶乡巨变的背后,是他们艰辛的付出,甚至是生命的代价。2007袁玉辉刚调到大屋不久,当时的大屋财政状况极差,仅有的一台工作用车,还是县纪委无偿赠送的报废车。他在去岩龙村检查工作的途中,经过一段“九曲十八弯”的下坡路,刹车突然失灵,颠簸的老式吉普像脱缰的野马,急速向山下冲去,危机时刻,老练的司机赶紧将方向盘打向路右边的山壁,一车人才得以死里逃生。

  2009年6月,为改变大屋中学教学条件落后的状况,在现场选址的时候,袁玉辉在山坡上勘察是不慎滑倒,造成膝盖擦伤和拉伤。他当时认为没什么事,只去卫生院做了简单的处理,又继续工作,可过了几天,膝关节肿得像小水桶一样。被诊断为关节腔受损,半月板撕裂。因为关键时刻耽误了治疗,急性拖成了慢性,留下了后遗症。每逢天气变化,左膝关节总是隐隐作痛,每次发作时双腿红肿、举步维艰。到医院诊治时,医生竟然用注射器从他的腿关节抽出一大碗水来!

  2010年冬大雪封山时,他带领乡里干部每天在冰天雪地里步行几十公里,挨家挨户嘘寒问暖,送去关怀,发放物资。在赶往离乡里30多公里的檀木村的路上,几天没合眼的他背着沉重的物资,一脚踏空,滚下20多米,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幸亏一棵手腕粗的小树阻挡,他又一次化险为夷。就是这次大雪封山,他带领乡干部为群众发放670多床棉被、3800多套过冬衣物,送出慰问金5万元,恢复电线杆160多处,抢修电路60千米。

  愧对亲人,难以两全的内疚

  “爸爸,你的腿伤那么严重,能不能从山区调回来。每次你出去工作,我和妈妈都很担心,夜里睡不着觉。我不想做你的女儿,好想做你的乡民,那样就能天天看到你!”能和父亲天天的在一起,是女儿袁依的奢望。

  袁玉辉的家在洞口县城,家中四个兄弟姐妹,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在外地工作。作为家中的最小的儿子,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长期在边远山区工作,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为此常感内疚。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女儿袁依,是他的掌上明珠,从小乖巧听话,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总是班上前几名,一直是他的骄傲。由于袁玉辉常年在山区工作,一进山就是近半个月,有时深夜回家,女儿早已进入梦乡,而第二天女儿还没起床,他就要往山里赶。进入成长期的孩子慢慢变得叛逆,渐渐与父母疏远,学习成绩开始下降,高考只考取了一所专科学校。为此,他深感内疚。爱之深、痛之切,他高高扬起的巴掌,最终重重地落在了自己腿上。是啊,24年来,自己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也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没有陪孩子过过一次完整的生日……每当想起这些,这个七尺高的汉子不由潸然泪下。

  “山区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我是瑶乡的儿子,服务瑶乡是我的责任!”面对亲朋好友的善意提醒,他总是耐心地解释。看到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陆陆续续调出了大山,有的还进了县城机关,他也有过心动;想起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面对妻子的唠叨,好几次面对人事调整的机会,他也想找领导提要求,争取调出山区,就近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好好陪伴女儿,减轻妻子的压力。但自古忠孝两难全,每当他看到贫困山区同胞那一双双渴盼的眼神时,他又悄悄收起申请报告,转身投入为山区百姓服务的工作中。

  二十四载山乡路,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山区的基层干部,袁玉辉在平凡的岗位上,总是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经得起磨炼,受得住考验,担得起重任,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条件越是艰苦,越要坚定信念;挑战越是严峻,越要迎难而上;工作越是繁重,越要尽心尽力”,他经常要求年轻干部的这段话,正是他对自己二十四载风雨瑶乡情最好的诠释。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