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抗战老兵王振坤
老兵在家中庄严拍照
忆往昔峥嵘岁月,数万将士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激昂,英勇杀敌。他们或献出宝贵生命,或流落异乡,或无声无息地回到家乡。看今朝和平年代,铮铮铁骨,傲然英魂,常记心头;矍铄老兵,口述历史,或惊心动魄的战场旧事,或千滋百味的日常琐事,件件值得体味。为此,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探访川黔湘抗战老兵暑期实践队专程来到了湖南省洞口县寻又兰镇又兰村,探访抗战老兵王振坤老人。
王振坤老人如今已有九十二岁高龄,除了腿脚有些不便,老人精神饱满,开朗健谈。在与实践队员们交谈的过程中,老人仍能回忆起许多当年抗战时的细节,或惊心动魄,或让人唏嘘,令在场的大家都感慨万千。
被抓壮丁远赴缅甸
“我记得那是1943年7月份,当时我只有十七岁半,因为前线死伤太多,四处都在抓壮丁,我就被编入了43军57师”,王振坤老人讲述道,“被抓壮丁后我直接被送到了缅甸,加入了远征军独立团1营1连,任连部通信员。”据老人回忆,他在缅甸八个多月,基本上都在修工事或者练兵,还没有正式作战。谈及当时的条件,老人告诉队员们:“参军时生活条件挺好的,每个班都能吃到豆腐、马铃薯、白菜这些,而且连长的伙食和我们士兵一样。”说着,老人笑了起来,“人生嘛,那么多坎坷,总要知足常乐。”这句话,确是一个历经苦难的长者对青年人衷心的期望。
“当时我们独立团的连长叫李文初,他去前线拿望远镜侦察敌情,一下子被日本兵打中眼睛,人就没了。”说到这里,老人叹了一口气,“然后组织上就派我送连长的老婆回湖南新化老家,我就一路从缅甸又回到了湖南。”
再度被抓潜心工作
“我和连长老婆在长沙刚下火车就被抓了起来,他们(国民党官员)非要说我是逃兵,然后就把我抓到省政府,参加了警卫连”,说到这,老人的情绪有些许的波动,“我在那里一干就是六年啊。先是给王东原当警卫员,后来是给程潜当警卫员。”谈到当警卫员的经历,老人沉默了片刻,接着说道:“我还是觉得开心的。毕竟,当年长沙是和平起义啊,有多少老百姓免遭罪受。这是好事啊,好事。”不问前途路远马亡,只念故土免遭战火。这份承担与胆识令人钦佩。
“我是1956年从解放军退伍回来的,那时候我三十二岁。因为我在部队里当了八年的班长,所以退伍后军队组建了公路工程队,我就去当了队长。”说着,老人的情绪有些高涨,语气里也带了几分自豪:“当时我带了三十几个队员,在广东潮安那里修路修桥,大家干劲都很足。”讲到这里,老人的神色突然暗淡了下来。他告诉队员们,因为一次队伍里发生了矛盾,而工程处处长的解决方式令他无法接受,于是他便在一气之下离开队伍,回到了家乡。“我这一生吃了太多倔强个性的亏呀!你们年轻人,人生还是有很多选择的。”这句话,直到队员们临走,老人还在殷殷地嘱咐着。
关怀老人铭记历史
“我是1951年在解放广西时入的党,后来被批斗,被打倒。直到1983年才平反,又给我恢复了党籍。”谈到那段沉重的岁月,王振坤老人用了一个很微妙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孤独的神仙。老人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深深浅浅的沟壑,那双久经世事的眼眸不曾浑浊,只透出平和与睿智。“战争是谁都不想要的,老百姓就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但是未来,还是掌握在你们年轻人的手中啊。你们要身体健康,天天向上!”老人边说边激动地握住了实践队员的手。这是一个长者对青年人的谆谆教诲,满载着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愿景。
老兵们年数已高,更加需要社会的关怀与帮助。曾经,当我们的国家面临危难时,他们慷慨激昂奔赴战场;现如今,当抗战老兵遇到困难时,我们更是要义不容辞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访问结束后,实践队员们送上了特地为老人购买的慰问物资,并表达了对王振坤老人的衷心祝愿。老兵,是国家的勇士,民族的脊梁;老兵在抗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精神与气节,更是不朽的丰碑,历史的珍宝。现如今,大多老兵已过耄耋之年,然而这种高尚的精神却终将时间的打磨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在实践队员们离开之前,王振坤老人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坚持与队员们合影留念。照片上岁月与活力的光影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古今的故事。
历史不会被遗忘,传承定会延续。
老兵谈到开心往事开怀大笑
老兵和老伴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