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怎样使“教育不穷 孩子不苦”?

【时间:2015-11-17 15:07】【来源:邵阳新闻在线】【字体: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口号,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对于前半句,没有多少争议,但需要思考,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不穷”。另外,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到底还要不要苦孩子,如何苦孩子?欢迎来稿讨论。

  自从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党和政府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两免一补”和“营养餐”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使广大农村学子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近30年的努力,“教育不穷,孩子不苦”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事实上,时下在一些逐步富裕起来的城镇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富裕家庭,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条件已今非昔比,不是太差而是太好,令有识之士不得不惊呼:“再富不能富孩子!”了,且不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单说这些富孩子如今使用的日趋高档的学习用品,就颇令人咋舌:40元一盒的套装活动铅笔备受青睐,50元一只的文具盒尚属平常,200元一只的小书包不足为奇,300元一套的丛书也屡见不鲜。据商场营业员介绍,如今价格高的并不滞销,便宜货倒少有人问津,高档化已成为“时尚”。文具高档,学习成绩就能随之而上吗?一些出手大方的年轻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不能再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殊不知,这样做非但不是爱孩子,从长远角度看,反而害了孩子。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雏形期,适当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受些挫折,少花些钱,多动动手,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对孩子的真爱,是给予孩子的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最早拥有10亿美元资产的巨富,但他对子女的零花钱却卡得很紧。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许乱花1分钱。如此富门寒教,令人击节称好。成由勤俭败由奢,止奢当自年少始。为人父母者勤劳致富,可喜可贺;但孩子倘也跟着“富起来”,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了。

  然而,与城镇相比,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却一直没有走出教育教学条件先天不足的困境。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更需要通过学习走出大山,走向外面更精彩的世界。在我国,区域、城乡乃至校际之间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分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近年来“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们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省、市、县最好的学校,力图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在城区,一个普通适龄儿童能在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农村学校或教学点绝大部分位置偏远,学生少,教师缺,办学条件差,尤其是现代教学设备十分匮乏。基础教育的不平等使得很多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渐渐拉开了与同龄人的差距。

  笔者认为,我国要想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要振兴强大起来,教育必须优先发展。首先必须做到“教育不穷”。我国政府必须想方设法加大教育投入,集中力量保障教育经费开支。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政府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并采取了“提质量”、“缩差距”、“重配置”、“建机制”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来支援我国城乡地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今年的10月29日下午,十八届五中全会讨论并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今后5年教育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全面普及12年义务教育”。全会决定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纲要》规定的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即为90%,大学入学率达到20%。

  其次必须做到“孩子不苦”。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让孩子们吃好、穿好和玩好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使孩子们不因学习繁忙而苦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现行的评价机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同时要利用生活卫生方面的养成教育,劳动课和社会实践课等多种活动形式,努力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逐步养成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因为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走来的,而现在日子好了,孩子少了,物质条件又好了,所以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再受苦受累。但在满足孩子基本条件的过程中,也应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不能放纵与溺爱。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应放在首位。所以,社会舆论及家长的认识要全面。现在生活好了小孩个个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从来没有吃过什么苦,根本经不起什么风浪,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他们明白什么东西都要靠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承受,这样做很有必要。

  由此可知,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再穷不能穷教育"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尽情地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

  因此,小康社会要使“教育不穷,孩子不苦”,政府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增大教育投入,社会各界一定要花大力气从多方面筹措资金,努力支援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区域、城乡乃至校际之间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教育资源分配合理,从而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同时,要“全面普及12年义务教育”,让乡村孩子也能充分享受到我国城镇地区现已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因为孩子是我们的下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成长关乎国家的命运。所以,要培养好孩子,就一定要获得良好的教育。一方面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创造好的条件让哪些“努力学习,不怕吃苦”的孩子尽量少吃点苦,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会发展得更好。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

分享到: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领导班子 - 动态消息 - 荣誉成绩 - 网站声明-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09-2023 © www.shaoyang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邵阳新闻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