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守望者
记邵阳市原政协副主席、民盟邵阳市委名誉主委傅治同
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曾晗叶 通讯员 陈扬桂 曾振华)傅治同以火热情怀,深厚学养,深耕于高校中文专业教育、管理与科研领域,在学术事业上退而不休,同时兼任邵阳市政治与文学艺术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为邵阳的文化、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奉献智慧,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任教四十七年,在教育、学术诸方面颇有建树,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他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等重要高校教材、《邵阳古代散文选》等重要地方文献,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国家教委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退休后继续做好修订和编辑工作
2002年,傅治同从市政协副主席岗位退休。退休后,他继续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文化事业。退休13年来,他先后两次全面修订了自己主编的两部高校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和《作品选》,每部教材计400余万字,由高教社再次出版。编辑了自选集《治同文存(续编)》,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傅治同把最新著作的《治同文存(续编)》赠予了邵阳学院中文系全系教师。这本书是傅治同在中文系50年工作生涯的总结。他说,赠书是希望该书能为后人在该领域的学习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该书启示后人,期望青年教师能淡化功利,专心治学,勤于读书,敢于创新,认认真真教书育人,享受学术研究的快乐。
2015年,傅治同为“邵阳文库”编辑了65万字的《邵阳古代散文选》、50万字的《傅治同文学世界》两书。对于这两本书的编辑工作,傅治同相当重视。因古文断句困难,打印店的员工输入古文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断句。为完成好这件事,80多岁的傅老亲自上阵,坐在电脑旁就是打字一整天。就是这样的坚持,70多万字,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终于圆满交稿。
为朋友著作作序
退休后,因为热心,他为朋友们的著作作序40多篇。
去年,欧阳恩涛编辑了《文化活化石——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拾萃》一书,请求傅治同为书写序。这本书20万字,傅老从头到尾认真翻看了好几遍,他深感邵阳这片土地的神奇和美丽,不仅被书的内容所吸引,对书的作者和为保护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怀着这种欣赏和敬意,傅治同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该书又进行了一些完善,然后为该书写了一个序,目前,这本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
为邵阳文化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傅治同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苍白的城市。”在2016年市直干部迎春茶话会上,傅治同建言市委、市政府要重视邵阳文库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保存传承邵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傅治同说2005年他编辑出版了《古今诗人咏崀山》,这本书讲述了古代、当代人对崀山的喜爱。他建议市委、市政府重视这本书,把这本书印刷精美,在新宁崀山旅游景点发送或卖给游客,更好的宣传我们的崀山,发展我们的旅游业。
傅治同曾为邵阳资江南路的十二个邵阳历代名人的雕塑做简介,写序言。对于魏源广场的雕像,他认为雕像虽然雕刻雄伟,栩栩如生,但简介字太小,因此他多次建议有关部门把介绍这些历史名人的字做大点,或单独竖立一个介绍牌,让更多的人了解邵阳的历史文化,感受邵阳精神。
八十大寿时,傅治同自赋诗一首“匆匆已是杖朝年,未见文王入梦边。寄食我非弹剑客,慕苏心诵酹江篇。是非成败资谈笑,宠辱悲欢味苦甜。莫负余年须放浪,棋牌诗酒尚流连”这正是傅治同退休生活心境的真实写照。正是这样,他以乐观、热情和勤奋的精神绘就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画卷。